沈从文的名句有哪些

墨镜侠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恭喜发贝才 4星

共回答了413个问题采纳率:91.5% 评论

沈从文的名句如下:

1、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情感,却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

2、看过很多地方的云,走过很多地方的桥,喝过很多地方的酒,但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华的女子。

3、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4、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

4、风大得很,我手脚皆冷透了,我的心却很暖和。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原因,心里总柔软得很。我要傍近你,方不至于难过。

5、说的出的比不上说不出的 。

6、活得比人长久一点可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一切死去了的,都有机会排日重新来活在自己记忆里,这实在是一种沉重的担负。

7、读书虽不能增加收入,情绪总好多了。

8、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耀一种光明。

扩展知识;

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窘况

沈从文于1902年出生于湘西,家境不大好,14岁就当兵去了。

1922年,20岁的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平,成为了“北漂”;他渴望上大学,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却未被录取,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

那时,他真是活得穷困潦倒,几次走投无路。当时,郁达夫因为发表了一些文章,在文坛上小有名气,担任了北大的讲师。沈从文无奈之下,给郁达夫写信说明自己的艰难情况。

郁达夫收到信以后,冒着大雪前来探望沈从文。

不得不说,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好时代。一个穷困交加的文学青年给另外一个小有名气的文人写信,一般都能得到搭理和帮助。萧红也正是因为写信求援,认识了萧军的。

当郁达夫走进沈从文居住的房间,看到他穿着两件夹衣,屋内没有火炉,正用冻得红肿的手写作。

郁达夫知道沈从文饱一顿饿一顿,所以把脖子上一条淡灰色的羊毛围巾摘下,披到沈从文的身上,接着邀沈从文一道出去,在附近一家小餐馆吃了一顿饭。

结账时,共花去一块七毛多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付了账,将找回的三块多钱全塞给了沈从文。

一回到住处,沈从文禁不住伏在桌子上哭了起来。

2、起步

沈从文没有放弃,他坚持写,终于在1924年开始在文学刊物发表作品。

发表了一些有特色、有深度的小说之后,沈从文在文坛名声鹊起。

1928年,26岁的沈从文到了上海,和丁玲等一起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有了名气之后,沈从文就不必过得那么窘迫了。1929年,他被胡适聘任为吴淞中国公学的老师,主讲大学一年级的文学课。

据说,他第一次登上大学讲台就闹了个笑话。

第一次讲课,他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就这样一直呆呆地站了十分钟。尴尬极了,他实在没办法,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这堂课,他准备了一个多小时的课案,结果慌乱中只用了十几分钟就讲完了。

在这家学校任教期间,他爱上了自己的女学生张兆和,并开始写信追求她。

张兆和是名门闺秀,是公认的校花,人称“黑牡丹”,追求者众多。对这个土里土气的老师,她当然是看不上的。

沈从文在张兆和的追求者中,只能算得上是“癞蛤蟆十三号”。

禁不住沈从文的骚扰,张兆和跑去校长胡适那里告状,说一个老师不停给学生写这样的情书可不大好。

没想到胡适笑笑回答:“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

胡适很想撮合沈从文和张兆和,因为他觉得沈从文“会成为中国最好的小说家”。

沈从文追求张兆和,可谓是“死缠烂打”,他不停写情书给她,甚至贸然跑去她家门外。一来二去,原本对沈从文彻底无感的张兆和沦陷了。

当沈从文说“请乡下人喝杯甜酒吧”时,张允和代妹妹在电报上回复了一个“一语双关”的字:“允”。

3、成名

在沈从文的热烈追求下,张兆和终于和他走到了一起。

1930年初,胡适辞去了中国公学校长的职务,到北大做教授去了。胡适给当时在武汉大学当校长的陈西滢写信,推荐沈从文。

28岁的沈从文就离开那所公学,到武汉大学里任教,而张兆和则继续留在公学读书,完成了大学学业。

在武汉大学,沈从文过得并不愉快。第一次上课,他又开始怯场,等了十分钟才开讲,眼睛却只盯着黑板。

在武大待得很不愉快,沈从文后来又去了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任教。这期间,他跟张兆和始终是异地分居的,两个人一直保持书信往来,与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幻想谈恋爱。

1933年,沈从文和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结婚。

和张兆和结婚后,沈从文创作了一生中最好的作品《边城》《长河》《三三》等等,无一不有张兆和的影子,但是张兆和从不欣赏沈从文的文章,甚至在沈从文已声名大噪时,还会忍不住去修改他的语法。

再后来,沈从文都不敢再把作品给她看了,只是因为怕她的目光和批评。

16小时前

3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