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的起源和由来

炫舞英文男 2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仿肆笑 1星

共回答了101个问题采纳率:95.5% 评论

太庙,位于北京市天安门的广场东北侧,紫禁城的左前方,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是根据古代“敬天法祖”的礼制思想建造的。太庙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根据中国古代“左祖右社”的传统礼制,太庙与皇宫、社稷坛同时建造,是皇宫外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太庙是国家的象征,一旦发生改朝换代的事情,太庙往往被新的统治者摧毁。例如1644年清军入关进入北京以后,就将明代帝王的神位移走,而将清太祖、清太宗的神主供奉在太庙之内,象征着清朝取代了明朝。1988年,太庙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太庙共有三重围墙,正南方由南到北依次设正门、五彩琉璃门、大戟门三重大门。

  太庙前殿是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又名享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前殿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达2240平方米,为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太庙前殿之内装饰精美,梁栋饰金,地设金砖,68根大柱及主要梁枋均为金丝楠木,柱高为13.32米,最大底径达1.23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太庙前殿、明长陵祾恩殿和紫禁城太和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是中国现存等级最高的三座大殿。

  前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是供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清末这里供奉着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等十一代帝后的牌位。后殿称祧庙,殿内设置如寝殿,供清朝立国前被追封的帝后神牌。按照礼制格局的配置,后殿的东西两座配殿是存放祭祀仪器的地方。

  太庙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辛亥革命以后,太庙一度仍归清室所有,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现名“劳动人民文化宫”。

7小时前

10

小亚特 4星

共回答了419个问题 评论

在今北京市天安门东侧。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祖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嘉靖、万历和清顺治、乾1963年的生隆时梦见风情女多次重修,但仍保存明代建筑风格。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北京市人民文化宫。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两代皇家祖庙。在北京市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曾多次重修,清乾隆年间大加扩建。由三道围墙构成三层封闭式庭院,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面积 13.96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前中后三座大殿和配殿,均黄琉璃瓦顶。前殿最为壮观,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殿内雕梁画栋,主要梁柱外包沉香木,其余木构件均为名贵金丝楠木,制作精细。主要建筑前有琉璃砖门及戟门各一座,两门之间有7座汉白玉单孔石桥。太庙虽经清代改建,其规制和木石部分,大体保持原构,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围墙外古柏成林。1924年太庙被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庙

5小时前

34

男神控 4星

共回答了442个问题 评论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2小时前

4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