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纳豆为什么会黏糊

别忽略我 2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小子伱卜配 1星

共回答了170个问题采纳率:90.6% 评论

是因为发酵了

纳豆是一种以黄豆为原料的发酵食品。同样以黄豆为原料,发酵制成的食物还有味增。但味增却不像纳豆那样,可以拉出黏丝。那么,纳豆独有的黏液,究竟是什么呢?

在黄豆变成纳豆的过程中,一种叫做纳豆菌的微生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黄豆煮熟后,添加纳豆菌,然后用40度左右的温度加热20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纳豆菌就会开始分解豆的蛋白质,并不断进行繁殖。据说每克纳豆里,含有约20亿个纳豆菌。

纳豆菌在分解蛋白质的同时,还会生成各种其他物质。其中,一种叫做『谷酰胺酸』的氨基酸,与一种叫做『fukuratan』的碳水化合物,就是使得纳豆发黏的物质。谷酰胺酸是构成鲜味儿的一种成分。它使得纳豆变得美味好吃,同时还形成了细细的黏丝。

而"fukuratan"起到稳定黏丝的作用,这种黏丝保护纳豆菌,不受病毒等外敌的侵害。

2小时前

34

怅然入梦 2星

共回答了67个问题 评论

发酵的呀,就跟我们中国云贵川做的豆食豉一样嘛,云贵川做豆豉的话,他也是发酵的时候就有那个丝,粘粘糊糊的,然后后面加入各种调料嘛,这个纳豆的话,只是他选材跟豆豉不一样,日本的纳豆和云贵川的豆豉原理差不多,不过,发酵好了以后,他们加入到里面的东西不一样而已,做工的话,大同小异

1小时前

8

不能说爱你 2星

共回答了251个问题 评论

其实,日本人最早吃的“纳豆”,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黏糊糊带拉丝的样子。“纳豆”二字最早出现在日本平安时代中期,一本名叫《新猿乐记》的书里。不过《新猿乐记》里写的纳豆,是“盐辛纳豆”。

“盐辛纳豆”在日本也被称为“唐纳豆”,也即中国人所称的“豆豉”。这种“纳豆”据说是鉴真和尚在第六次东渡日本时带入的。豆豉传入日本后,主要是寺庙的和尚们自行酿制和食用,所以也被称为“寺纳豆”。

简而言之,最早的“纳豆”,不论是“唐纳豆”还是“寺纳豆”,都和中国的豆豉一样,没有粘糊糊的拔丝。而现在所提及的“纳豆”,指的确实带有粘糊糊拔丝的那种。这种本土纳豆,是日本土生土长的,与它们在中国的先辈没有关系。关于这种“纳豆”的起源,存有各种版本的传说:有说是圣德太子在喂马时无意中发现的;有说是将煮熟了的豆子摆在神龛前做供品时发现的。

这些传说的共同点就是一些被煮熟了的豆子,因为存放太久而发酵,并像莲藕一样能拔出细丝来。当时的人不明白细菌发酵的道理,不知道这些煮熟的黄豆,是被一种枯草杆菌(俗称纳豆菌)的细菌感染发酵的。不过这种看上去变质的豆子,尝起来居然比单纯煮豆子味道还要好,于是纳豆就诞生了。不过最早的“纳豆”并没有消失,而是被称为“塩辛納豆”,一直保存至今,与指代“拉丝纳豆”的“糸引纳豆”相区别。

拉丝纳豆一般按照大豆颗粒,分为大,中,小,非常小,极小粒和超极小粒,以及碎纳豆。从诞生起,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粒纳豆一直是市场的主流。个头大可以嚼着吃,粘度较小。大粒纳豆的大豆因为个头大,所以即使发酵后,因能品尝到大豆芯所保有的大豆的甘甜。 所以大粒纳豆通常是作为配菜,而不是放在饭上吃,以前也常作为纳豆汁食用。小粒纳豆的粘度很强,最适合盖在米饭上一起食用,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纳豆最传统的方法,是将煮熟了的大豆,用麦秆包起来,在40度左右的温度中放置大约一天,令纳豆发酵,培育出纳豆菌并不断繁殖,纳豆制造就算大功告成了。这种传统制作方法制造的纳豆,又被称为“麦秆纳豆”或是“草包纳豆”。不过伴随着日本的现代化进程,“麦秆纳豆”的工艺被认为是不文明、不卫生的。这也间接导致民众对纳豆的热情降低,店铺里堆积如山的纳豆都卖不出去。

现代的纳豆生产,一般采用“半泽式纳豆制造法”。发明人半泽洵是北海道大学的教授,主要从事细菌学研究,他利用新近发现的“纳豆菌”自主培植,然后将纳豆菌贩卖给纳豆厂商,从此令日本的纳豆行业起死回生。与传统的纳豆制造方法不同,“半泽式纳豆制造法”不是将煮熟的大豆包在麦秆包里让其天然发酵繁殖纳豆菌,而是将煮熟的大豆装入木盒,然后以喷雾法将单独培植的纳豆菌喷入大豆之中令其发酵熟成。与传统做法相比,现代的大豆生产的确更加卫生,也更方便量产。

至于纳豆的吃法,最早只是简单地撒上一点盐,起到调味的作用。在17世纪江户初期之前,日本人大多是把纳豆碾碎做成纳豆味噌汤,而后直接把豆子倒在饭上的吃法成为主流。酱油也成了纳豆最忠实的伴侣搭档。而最经典的吃法,则是在纳豆里放酱油和芥末,一起搅拌后食用,有些人会再切些葱花撒上面,吃起来更香。日本人一般把纳豆放在早餐那一顿,把它当做拌菜,配米饭或意大利面吃。吃法也有讲究,不能拆开包装直接吃,得先搅拌搅拌,弄破纳豆皮。这一步骤可以说是“必需”的。

其实,只要能克服纳豆的“怪味”以及黏糊糊的口感,纳豆可以参与的美食就太多了。纳豆寿司卷、纳豆炒饭、纳豆意面、纳豆荞麦面、纳豆披萨、纳豆蛋包饭,均是日本人脑洞大开的产物。以近年走红的纳豆吐司为例,便是在面包片上放纳豆、鸡蛋、蛋黄酱和奶酪一起吃,一般充当早餐。不过这种吃法,以传统的日料“饭菜有别”的原则来看,似乎有点乱来了。

22小时前

13

宇宙花 4星

共回答了460个问题 评论

纳豆”是在蒸好的大豆中加入纳豆菌发酵而成的,所以会黏糊糊的。和酱油、味噌(大酱)一样,是日本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发酵食品。

纳豆有独特的气味和鲜味,用筷子把黏糊糊的豆子搅拌几下即可食用。农林水产省食品综合研究所的试验显示,纳豆的鲜味成分是一种氨基酸,一般吃之前搅拌二十次左右即可,但根据美食家的建议,应该边倒酱油边搅拌,最好是搅拌400次以上。

18小时前

2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