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卧冰求鲤成语故事是真实的吗

大概过去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粉红空间 2星

共回答了246个问题采纳率:96.6% 评论

假的。查阅山东的天气可以知道,西晋时期气温偏低,不会高于-10摄氏度。这种气温下,冰层的厚度会在10-20公分。人的体温只有36度多,即使那天王祥发烧,也只有区区40多度,试问,这个温度能融化冰层吗?

7小时前

13

彩虹丅微笑 2星

共回答了90个问题 评论

不是,“卧冰求鲤”的王祥作为二十四孝之一广为人知,但是这件事情并不是真事,而且还是一种政治权谋乃至形象工程,与琅琊王氏的发达密切相关。

“王祥卧冰”是政治作秀

他出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确实有孝顺之名,但绝对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会像鲁迅先生嘲讽的那样脱光了衣服躺在结冰的河面上。

记载西晋、东晋史的《晋书》是这样记载的: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翻译过来就是,王祥后母想吃鲜鱼,但天寒地冻,河面结冰。王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据此判断,他只是脱掉上衣,更好地发力剖冰。

但大冬天干活,是否有必要脱光上衣又值得怀疑。后面关于鲤鱼被王祥的孝心感动到破冰而出的记载就更加夸张。

整个故事中,唯一可以相信的大概就是王祥确实做出了孝顺的举动,即使在大冬天,也会想办法给经常虐待他的继母弄来活鱼尝鲜。

”卧冰求鲤“不过是一种炒作手段

他因为这种孝顺而被乡里称赞,被州郡长官邀请当官。

但王祥拒绝了。当时乱世方起,进入仕途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他带着继母和弟弟一起从山东出发,到安徽一带隐居避乱。直到60岁这一年,他才在弟弟的劝说下出任徐州别驾。

此时曹魏早已统一北方,曹丕代汉称帝。这时出山当官在理论上风险更小。王祥后面一系列的举动都将证明他不仅不是迂腐之辈,更有极强的务实精神,能够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并不断攫取更大的权力。

“别驾”这个职位很重要,出行时候不用挤在刺史的车上,可以拥有自己单独的车驾,所以称“别驾”。当时州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今天的省,刺史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别驾”是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

为了理解王祥获得“别驾”这个职位的不易,我们补充一下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曹魏建立之后,曹丕颁布九品官人法,在每个州、郡设立“中正”这样一个职位,根据门第、能力、德行三个指标,将该地士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按等级授予官职。

中正最看中的,也是最能进行量化评价的,就是门第,也就是士人祖辈的官爵、功勋。

曹魏篡汉自立,来路不正,为了笼络世家大族,颁布九品官人法,几乎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了世家大族的当官特权。

这些家族多是书香门第,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知识垄断集团。而这正是他们垄断权力的核心途径之一。

在印刷术出现以前,知识被限定在竹简、布帛、手抄书等载体上,被官府垄断,难以大面积传播。比如春秋时期的老子以博学知名,很大一方面原因是他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图书馆管理员,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典籍。

西汉建国后,设太学,讲授儒家典籍,功臣后代、出身低微的人都有机会入学,被称为“博士”,考试通过后可入仕做官。但东汉后期,太学废弛,知识传授逐渐转移到大家族内部。

陈寅恪词条先生曾说: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

大家族不仅藏有典籍,还有能力传道解惑。

而后者尤其重要。

秦朝焚书坑儒后,汉时的典籍大多来自民间私藏、后人转述等,版本混乱,错漏极多,需要进行勘校、考据、解读。往往几千字的原文,解读文字可能多至十万。

这是个专业门槛极高,又耗时耗力的工作,往往只有出身大族的知识分子能够担任。比如汝南袁氏词条擅长解读《易》,杨修出身的弘农杨氏擅长解读《尚书》。

大家族的后代凭借着这种读书特权,入仕为官。他们“猎得官场权势,反过来又能强化了财富的占有,雄厚的家族财力,又足以保障子孙继续接受教育、成为士人”(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如此循环往复,往下传递两到三代,就能成世代高官厚禄的世家大族。

与世家大族对应的,则是寒门。

王祥就介于寒门和世家大族之间。

他的祖父王仁曾做到青州刺史的高位,但王祥父亲王融终身未仕。到了王祥这一代,家境困顿,连活鱼都买不起,以至于需要王祥在大冬天脱光了衣服刨冰抓鱼。可见祖父那一辈的权势没能顺利传递过来。

与此同时,从王祥孝顺的行动看来,他应该跟父亲学过儒家礼仪,算是知书识礼。但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家在某部具体典籍上很有研究,很难通过学问被天下人所知。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入仕,一条性价比较高的路径就是修德。魏晋时期,一个人可能因为德行出众而为乡里所知,进而被州、郡长官征辟入府。而“孝”是最被看重的“德行”,所谓百善孝为先。

王祥隐居三十年不问世事,但刚出山就获得了别驾高位。说明在这三十年中,他的孝名始终远扬。而且越是隐而不出,名声越是响亮。

因为东汉以来,社会上就兴起一种崇隐的风气,《汉书》说“是故清节之士,于时为贵”,清节之士指的就是不沾染官场俗气的隐士。他们越是隐居深山,越被人看作德行高尚,到了最后,也越容易被举荐为官。

王祥的发迹路径正好暗合了这套逻辑。

至于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还是王祥有意为之,今天已经很难判断。

唯一能确定的是,被鲁迅嘲讽的孝行给王祥带来了切实的政治回报,而且这种回馈还将在司马氏掌权以后结出更大的果实。

5小时前

19

还是鈈懂 2星

共回答了254个问题 评论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我认为是不真实的。这么冷的大冷天,衣服少穿点都冷得受不了,更何况还要脱光衣服躺在冰面上呢?卧冰求鲤是假的,凿冰寻鱼则是有这种可能的。

2小时前

2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