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的全文是什么

地瓜姐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芣可以芣想 3星

共回答了355个问题采纳率:92.6% 评论

全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祖当年坐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见性,悟道成佛,所以后世习惯借菩提而说是智慧的意思。这四句话,在佛家叫偈(ji,4声)语,细细读来,能感受到它是有对标的,而且最后还来一句反问。起始这是禅宗六祖慧能,应五祖的要求,让每个徒弟写一句,五祖根据大家的偈语来确定把衣钵传给谁,大师兄神秀,因为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开悟,所以就在墙上写了一首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此话起始不假,一个人修炼,从凡夫到成佛,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过程,释迦摩尼佛也说过,昔日我在燃灯古佛前....告诉终生,自己成佛前是如何发愿,如何修炼的。所以,这句话讲的是渐修的法门,并没有问题。但是禅宗自须菩提尊者开始,历经28代,到达摩祖师一苇东渡到(震旦国,当时中国的名字)中国,面见梁武帝,最后在五台山闭关打坐,传法给二祖,最终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禅宗的修炼讲究顿悟成佛,最然成人渐修的方法,但最终需要顿悟,开悟,玩得是机锋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在某一个点上,给你一个巨大的启发,让人顿悟。所以,最终,六祖慧能这4句偈语得到了五祖的认可,将衣钵传给了慧能。

而慧能的肉身不腐,慧能不认识字,目不识丁,慧能不再穿袈裟衣钵给后代禅宗的祖师,慧能语言后代禅宗从此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开来,等等,都在《六祖》坛经中有记在。

《坛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我认为是六祖开悟后说的几句偈语: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这几句话成就了《六祖坛经》为什么可以成为《经》,以为只有佛祖的对话,在佛教中才被成为《经》,而其他菩萨的言行,用《论》来表示,而坛经这几句话,会成为未来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参考元素,研究什么是自性,而自性背后如何和宇宙链接,连接后如何让目不识丁的六祖成为一代宗师,参透宇宙的本源,这也是未来人类科学发展的方向。

不考虑宗教迷信,我个人对儒释道三教的理解是这3家的思想,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这3家思想用自身的学理基础证明了他们的生命力,所以系统的学习这三家的基本经典,会让我们对中华民族 ,对中国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而学习完这3家基本经典著述后,一个人的内在也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儒家: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道家:道德经,庄子

佛家:金刚经,楞严经,六祖坛经,法华经,华严经,指月录,大智度论,

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会感受到深厚文化的洗礼,一个人要想取得可持续的成功,更是离不开这些经典的加持。

如果认同以上的观点,欢迎朋友们一起来阅读经典,关注我们的专栏,大家养成习惯,相互鼓励和探讨,这样才能共同进步,成长。

我们现在正在一起读《论语》,看经典的儒家思想在现代生活和商业中应用,对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有哪些启发和帮助

17小时前

49

南离难舍 2星

共回答了97个问题 评论

全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菩提本来无树,明镜也不是台,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

出自——六祖惠能《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

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15小时前

47

威再见 2星

共回答了88个问题 评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六祖慧能写的偈子。从纯字义去解释很难理解他的深密。无树,非台,无一物,以文字上来看,好像都是相对的,有与无,实不然,是无一物中无尽藏。是心识的随順真如,

经云;【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是一心的体,相,用,显現在生灭的现象中,是实相无相。是涅磐妙心,是步步红塵,通身無影相。亦是来去自由,心体物滞。


此偈的由来,先有了神秀偈,后来才有慧能绝妙的偈。两者相对比,方能更易了悟。神秀约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和神秀的。心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相比较,很明显得看出。慧能言的是,空性的动用,如心经中云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有为的一切現象,都是,梦,幻,泡,影。一切诸法,本无自性,缘起性空。而神秀是在相上輪转,是有为,是因果,是生灭。


下两句神秀云【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六祖言的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音声见我,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明了。空性,本体,是本来无一物的。而人们却执着于现象的有无,来去,得与失,不管你如何的。勤拂拭,毕竟是梦幻空華。生灭的现象中显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增不减,自金刚,身來身去,本三昧。

12小时前

42

小宫女 2星

共回答了212个问题 评论

太深思

8小时前

42

侬本寡情 1星

共回答了123个问题 评论

真正的菩提是无相的,就是离一切相,就如金刚经所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智慧和觉悟,觅到菩提,必须是证到空性,知道一切有为法,虽然如梦幻泡影,但是都是空的显现。就是心经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空有不二之圆融。

空有不二怎么理解和应用呢?万事万物从空中而来,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所以经历成住坏后又归于空。

因缘刹那生灭,所以人生就是如红楼梦所讲真亦假来假亦真,因缘在时是真,因缘灭时是假,但是所有的因缘都是短暂的存在,都会灭,因为哲学也讲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字。

这样看来就没有永恒不变,所以就不该去执着,该看开的就看开,该放下的就放下,我们能做的只有随顺,接纳,同时不能消极,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魄。

人生便没有痛苦和无药可救,也没有歇斯底里和想不明白猜不透。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刚刚开始!这就是用空的智慧去过有的生活!

如果说一切都不能执着,同样执着菩提也不对,执着成就菩提同样不对,因为有执着就有苦,有执着就是有取舍,有取舍就是没有平等,用菩提的智慧讲,空有都不二,哪有分别取舍对立不同呢?

所以佛法是圆融的,不是去看那文字怎么说,而是要运用文字背后蕴藏的理。

3小时前

1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