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少年营最终结局

存在的意義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你朝我 1星

共回答了173个问题采纳率:96.6% 评论

1938年7月,抗联一师师长程斌叛变,为了安全起见,一师的“少年营”解散。

在“少共国际师”中国支部建立的同时,1933年9月,共产际、中国共青团中央(少共局)和共青团满洲省委联合发布了一个文件,提出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中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和要求。

杨靖宇根据南满抗日战场的实际,决定在独立师中设立少共国际师队伍。这支队伍成立后没有用“少共国际师”命名,而是另起了一个意喻深刻的响亮的名字“抗联少年营”。

11小时前

28

身陷温柔 2星

共回答了213个问题 评论

在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上,有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部队,抗联命名“少年营”,老百姓管他们叫“孩子军”。

“孩子军”在和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抛头颅、洒鲜血,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和英勇的抗联战士一样顽强战斗,虽然鲜为人知,但是在中国抗日斗争史上仍然留有浓重的一笔

杨靖宇将军在吉林集安重新组建“少年营”。这支队伍年龄更小,最大的才18岁,最小的14岁。这些队员有随父母参加抗联的,有被抗联收留的流浪儿童,有童工,有孤儿,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是都满怀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抗联把这些孩子当做了抗日的火种和希望,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讲军事,学文化,到杨靖宇将军牺牲之前,这支”孩子军”已经成长为陪伴抗联走到最后的队伍。

9小时前

4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