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的出处和基本意思

越来越重视 3个月前 已收到8个回答 举报

只是很想你 2星

共回答了210个问题采纳率:96.6% 评论

了凡四训是唐朝王懿荣所著的一篇文集,其基本意思是教人如何做人、做事和处世的方式和方法。
这篇文集包含了四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如何修身养性、做人处世、做事摆脱懒惰和贪婪、如何成为一个有情趣和修养的人。
这些道理不仅可用于封建社会的人际交往,而且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也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16小时前

10

莪缺薆 4星

共回答了41个问题 评论

了凡四训的出处为明朝汤显祖所著的白话小说《牡丹亭》。
其基本意思包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书如饮水,冷暖自知”、“宁折不弯,为天下之大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都是表明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价值取向,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信仰,以及关注社会大局。

14小时前

32

怪味胖次 4星

共回答了403个问题 评论

《了凡四训》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书成于公元1602年,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是古代著名劝善书,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员、思想家袁黄。《了凡四训》 又名《命自我立》。

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其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至今依然为芸芸众生起着明晓世事的指引作用。

了凡四训全册划分为四篇,包括以下:

第一篇 立命之学 - 说明人的命运是可靠自己创造,而不是被命数所束缚。

第二篇 改过之法 - 从小的过失起改过,那自然便不会犯下大的过错。

第三篇 积善之方 - 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善事积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

第四篇 谦德之效 - 与人相处,待人要谦虚,从中学习,自然便有进步。

11小时前

38

听首情歌 4星

共回答了43个问题 评论

《了凡四训》是清代中叶明朝官员、文学家袁了凡所写的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围绕着道、德、学及修身养性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指引和建议,以帮助人们掌握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修身养性的方法。

基本意思包括:

1. 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袁了凡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价值,而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即不言败、不气馁、不碌碌无为、不伤天害理等。

2.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袁了凡认为,修身养性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如诚实守信、孝顺恭敬、博爱宽容、勤奋好学等。

3. 学习不止,虚心向学。袁了凡提出,学习是终身不息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钻研,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4. 探索修身之道。袁了凡认为,修身养性的关键在于探求修身之道,如通过行为举止、修养、学问、进德等多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人格。

5. 坚守中庸之道。袁了凡认为,中庸之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在各种诱惑和压力面前坚守中庸之道,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7小时前

5

傻桃子 4星

共回答了473个问题 评论

《了凡四训》这本书,出自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

2小时前

44

不忍忘 1星

共回答了165个问题 评论

出处:《了凡四训》 又名《命自我立》, 作者是袁了凡。

意思:

该书为袁了凡所作的家训,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原文:

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旁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张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张曰:“我贫士,何能为?”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是科果中一百五十名。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翻译

王辰年我入京城去觐见皇帝,见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看到他的气质,虚怀若谷,毫无一点骄傲的神气,而且他那谦虚的光采,就像会逼近人的样子。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要使这个人发达,在没有赐予他福气时,一定先启发他的智慧,这种智慧一开发,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会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就自动收敛了,建所他温和善良到这种地步,是已开发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赐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时候,建所果然考中了。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的文章好。那时候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的发怒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呢?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气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会好呢?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倒不觉的屈服了,因此,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好,也没益处,仍不会考中,一定要你自己改变改变。张畏岩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变呢?道士说:造命的权,虽然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只要你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功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张畏岩说:我是一个穷读书人,能做什么善事呢?道士说:行善事,积功德,都是从这个心做出来的。只要常常存做善事,积功德的心,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就像谦虚这件事,又不要花钱,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浅,不能谦虚,反而骂考官不公平呢?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从此以后就压低一向骄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持住自己,勿走错了路,天天加功夫去修善,天天加功夫去积德。后来果然考中了第一百五十名。从上面所讲的看来,举头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监察着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应该赶快的去做;凶险、损人的事,应该避免,不要去做,这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肯迁就,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谦虚的人,他还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导,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没有穷尽了。尤其是读书、做学问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树有根,就会生出丫枝花叶来。人要立定了这种伟大的志向,必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要谦虚,即使碰到像灰尘一样极小的事情,也要使别人方便,能够做到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了。造福全在我自己。

24小时前

4

哽咽情歌 2星

共回答了79个问题 评论

是明代袁了凡(本名袁黄)所著,是一本劝人向善、修身立命的教育类书籍。又名《了凡训子书》《训子言》《诚子文》《阴骘录》《命铨》等。该书意在阐明“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的思想,讲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

全书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分别来自于袁了凡的不同著作,“立命之学”来自袁了凡训诫儿子所作的《立命篇》,“改过之法”来自于《祈嗣真诠》中的篇章——《改过第一》,“积善之方”出自《祈嗣真诠》中的篇章——《积善第二》,“谦德之效”则源于袁了凡晚年所作的《谦虚利中》。《了凡四训》是袁了凡结合自身经历阐释改变命运的法则,并借此教育他的儿子如何知名改命,明辨是非善恶。同时,也教育了世人善恶有报的自然规律及命运的因果轮回。

17小时前

35

微笑旳离开 3星

共回答了334个问题 评论

出处:明代袁了凡《了凡四训》 ,是古代著名劝善书。

意思是:以前的事就像昨天一样全都已经过去了,以后的事就当作从今天刚刚重新开始.忘记过去,重新开始新生活。

9小时前

3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