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故事大意和含义

温柔领导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第次的薆 3星

共回答了354个问题采纳率:94.6% 评论

这个楚国人还要在船底下找掉到水中的剑。这个故事如今看来有点荒诞的意味,我们在嘲笑这个楚国人的同时,同时也应该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些朴素的道理。

它主要是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而在当今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的时候,都应该考虑这些变化规律。然而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变得更加迫。这就要求我们一切都要考虑时间、地点和条件等因素。

19小时前

21

浪荡余生 2星

共回答了62个问题 评论

这个故事含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原 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文】

  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 “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雕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这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

  17.是吾剑之所从坠,之:结构助词,不译

  【作 者】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17小时前

39

歡杺揄哾 4星

共回答了433个问题 评论

楚国人的剑掉到了湖里,楚国提到一个楚国人坐船出去,船划到河中心的时候,他不小心把身上的剑掉到了水里。这个楚国人急忙在船边刻了个记号,旁边人问他你不下去捞剑,在这里刻记号做什么?他回答说“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河中心的水太深了,等到岸边水浅的地方,我再从记号这里下去把剑是什么意思-刻舟求剑成语故事及寓意

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下面一起来了解成语刻舟求剑:

详细释义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4小时前

22

菊花接嘲讽 1星

共回答了192个问题 评论

故事大意: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

寓意: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11小时前

5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