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典故出于哪位历史人物

偏執傲 4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先生唱的戏 2星

共回答了27个问题采纳率:95.6% 评论

马援。

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名将,他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21小时前

2

一枝魇 1星

共回答了199个问题 评论

出自东汉的马援。《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该典故表达戍边将士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

  

19小时前

21

舊綪鉃鳦 2星

共回答了215个问题 评论

马革裹尸是出自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曹操的故事。据传说,曹操在临终前曾经留下遗嘱,要求用马革裹住自己的遗体,象征自己的忠诚和坚定。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典故,也被后人广泛引用和传颂。

16小时前

34

彑薆旳 4星

共回答了419个问题 评论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东汉初期,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边境动乱,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过了三年,马援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谋士孟翼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12小时前

15

傷結束 1星

共回答了158个问题 评论

马革裹尸是出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霍去病。据传说,霍去病死后,他的部下们为了保护著名将领的尸体不被敌人所得,便用马皮将他的尸体裹起来,并将其藏在地下,以免被敌人所掘得。

这一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五路马踏青”的源头之一。其寓意是表示忠诚、脚踏实地、守护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内涵的重视。

然而,关于马革裹尸的历史真实性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明,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只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故事,用来传颂英雄人物的忠诚、坚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但无论真实与否,这一典故宣扬的忠诚、坚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仍被广泛地继承和弘扬。

此外,马革裹尸还反映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视人的形象、强调敬重先辈和对英雄先烈的崇敬。这种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一直延续至今。

7小时前

4

汰痛苦 2星

共回答了70个问题 评论

   马援

   马革裹尸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革裹尸,形容那些英勇牺牲在战场上的勇者。

      马援,字文渊,今陕西省兴平市人 。是我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将军,东汉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

1小时前

40

喂保住婆 2星

共回答了278个问题 评论

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也作“裹尸马革”。

1天前

10

揮靃哪圊舂 3星

共回答了383个问题 评论

《史记》中《项羽本纪》记载了马腾、革反对秦朝暴政,最终失败,遭到秦始皇的镇压,马腾、革被处死后,尸体裹在马皮和革皮中,被秦始皇示众。具体的描述如下:“斩马腾、革头,而馀皆裹尸以皮。天下咸哀之。”

后来,这个故事经过世人传颂,逐渐形成了“马革裹尸”的典故,成为了表达忠诚和抗争精神的象征。

1天前

23

笔记本的爱 4星

共回答了402个问题 评论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马援。

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名将,他英勇善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有一年,马援的大军凯旋归来,朋友们都来迎接。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计谋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贺马援,马援却说:“我本指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夸奖我呢。”孟翼听后没有作答。

1天前

1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