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死社稷 的典型代表为什么是崇祯皇帝而不是金哀宗完颜守绪

注定一场梦 2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冰雪依依 5星

共回答了57个问题采纳率:97.6% 评论

《礼记·曲礼》原句是:“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明思宗(崇祯)朱由检和金哀宗完颜守绪都是自缢而死,这是他们的共同点。崇祯为什么会被作为“国君死社稷”的典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有其独特的民族认同感。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内城破,崇祯留书自缢。到驾崩前的那一刻,明思宗都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明亡的原因。

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明思宗的死亡标志着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覆灭,所以汉族人民对明有一种特殊的民族认同感。明思宗也就成了“君王死社稷”的典型人物。

金作为女真族入主中原地区的王朝,曾经给中原地区带了来靖康之耻,所以金朝的灭亡对于中原地区来说,并没有受到中原地区人民的怜悯。金哀宗相比于明思宗就略差一筹了。

第二:金哀宗临死前,将皇位传给了完颜承麟,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背上末帝的名号

金哀宗和元顺帝多少有点相似,他们都曾经试图挽狂澜于即倒,可惜感到无力回天后,开始耽于玩乐。

天兴元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逃离汴京,前往归德,第二年六月,他又逃往蔡州。在蒙古和南宋的夹攻下,蔡州城破。城破前,金哀宗将皇位传给完颜承麟,自己自缢于幽兰轩,完颜承麟在做了不到一个时辰的皇帝后,死于乱军中。

金哀宗仓促传位,也是不想承担末帝之名,有逃脱责任的嫌疑。

第三:明思宗在位十七年,勤政是他最大的优点。

死社稷的君王其实不止明思宗和金哀宗,还有很多末代皇帝都是死社稷的。南宋在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背着年仅八岁的末帝赵昺跳海自杀。

与赵昺和金哀宗相比,明思宗在位十七年,虽然他能力有限,却是兢兢业业地付出,这一优点是其他末帝所不具备的。勤政是崇祯的得分点,能力不足刚愎自用,让他的勤政变得劳而无功。

综合以上三点,明思宗成为被人们牢记的“君王死社稷”的典型,也就顺理成章了。

19小时前

32

那年轻狂 2星

共回答了256个问题 评论

谢谢邀请。

完颜守绪和朱由检似乎都不应该亡国,这两个都是有想法有抱负的亡国之君,都曾为了江山做出各种改革,但都改变不了身死国灭的下场。

说到“君王死社稷”,大家都想到崇祯。完颜守绪虽然也是最后自杀,但他死前传位给元帅完颜承麟,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不是亡国之君了,在他死后金朝还延续了大概不到半个时辰。。。

而且中国传统历来以汉族观点为正统,完颜家是女真族,许多资料里并不过多的宣传。

不过我有一事特别不理解,完颜守绪传位给完颜承麟时说,是因为他体型肥胖,必难逃出蔡州。承麟武将出身,如果能逃出去,能延续金国的国祚。但是承麟登基后拿着刀就冲杀出去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完颜承麟也许是死社稷,但真的有负完颜守绪的重托啊。

17小时前

23

寂寞女生 4星

共回答了464个问题 评论

你好,我是逐梦,我来解答!

“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出自《礼记》,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了,但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源自明朝,其实不是。意思是国君应当为保卫社稷而死。

君王死社稷这一现象朝代更替中有很多例子,比如商纣王,但后人并不关注其和国家一起死亡,而是关注他的昏庸。比如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无力抵挡石敬瑭和辽国的进攻自焚而死,但后人关注的是传国玉玺而不是歌颂他的事迹。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后人的看法不同,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民族问题

金哀宗和崇祯对于传统士大夫而言,一个是少数民族,一个汉族,汉家天子自当由汉家人来歌颂,而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者而言,定逊色不少。

2、朝代问题

崇祯作为汉家最后一个朝代,最后一任天子,少数民族建立清朝后,一大片亡国之人思慕前朝君主。

3、能力问题

虽然关于崇祯皇帝本人能力方面争议颇多,但他不是昏君还是得到大多数人认可,很多人甚至对他国破身死倍感惋惜、同情。

4、后朝的认可

金哀宗死后,后世朝堂也没重视过他;但崇祯死后,清廷都给予其极大的尊重,变相认可他。

14小时前

13

溺于海 1星

共回答了155个问题 评论

崇祯帝和金哀宗都是两位无奈悲惨凄凉的亡国之君,都有振兴之心却都以悲剧收场,但金哀宗为摆脱亡国之君的骂名竟传位于宗室完颜承麟死的窝囊,崇祯帝朱由检虽成了亡国之君,但做到了以死殉明,与明朝共存亡,明朝被灭他宁愿背上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自杀厂而死,也决不为摆脱骂名传位儿子或弃城而逃成为逃亡之君。所以两位虽都是自杀而死的悲惨君王,但性质大不同,因此崇祯帝成为“国君死社稷”的典型代表,而金哀宗却无资格担“国君死社稷”之名。

11小时前

2

飲氷緦湶 1星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评论

引言:“社稷”是国家的象征

《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就是国君与国家共存亡的意思。

崇祯皇帝(朱由检)

他17岁登基,明朝处于内乱、外患、阉党专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他是个有理想、有作为的皇帝,希望通过自己勤于政事来改变明朝末年政治糜烂的局面。

崇祯勤俭、节约、勤政,有当担,曾六下罪己诏,但同时他又生性多疑,刚愎自用。明朝末年灾害频发,农民起义不断,东北后金政权不断侵扰。崇祯在位十七年,但终究无法挽救腐烂到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

崇祯皇帝在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前本有机会逃亡南方,但他虽知大势已去,但坚决不逃走,于煤山自缢身亡,以身殉国,年仅三十四岁。他实践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金哀宗(完颜守绪)

金国最后一位皇帝,登基的时候大金正是被北边的蒙古和南边的南宋两面夹击、摇摇欲坠的时候。他在任的十年,主持北抗蒙古,外和西夏、南宋的政策,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措施来改变金国危如累卵的局面。

但历史的车轮无法阻挡。蔡州被围困三个月后被南宋大将孟珙攻破,宋军攻入蔡州后为了报“靖康”之仇,进行屠城,金国皇室、军将、士兵全部被屠灭,完颜守绪自缢而死。年仅37岁。

既然两位都是为国而死,那么为什么“国君死社稷”的典型代表为什么是崇祯皇帝而不是金哀宗完颜守绪?

情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崇祯皇帝是有机会逃出北京,南方还有土地、人民、大臣、军队,只要他逃走,与后金或闯王划江而治然后东山再起。并非不可能。但他没有选择逃走,而是死战。

而金哀宗情况完全不一样。金国被蒙古打败,都城从大都(北京)南迁到汴梁(开封),后来又战败迁都最后到蔡州的时候已经是无处可逃了不守蔡州他又能去哪里?

所以崇祯皇帝是主动“国君死社稷”,而金哀宗是不得不“国君死社稷”,他甚至为了摆脱亡国之君的称号,在已经城破的情况下禅位于宗室完颜承麟。

以上是我的回答,望采纳。

6小时前

4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