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的原因及启示

為幸葍努 2个月前 已收到7个回答 举报

抱住了我 2星

共回答了252个问题采纳率:99.6% 评论

根本原因:实行暴政,表现在: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法令严苛。

其它原因:

1、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士人站在了对立面2、六国臣民不能在短时间内认同秦的统治,反对势力反扑3、秦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仍一味的重功利,恃酷法,激化了社会矛盾。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的起义启示:统治者要明白得天下和治天下的差别,注重民心。

13小时前

42

麻辣烫 4星

共回答了419个问题 评论

原因

1.没有妥善处理好被灭六国的元老和朝臣问题,造成他们可以趁机反扑,反对秦朝统治。
2.没有鼓励生产,实施仁政,却实行暴政,大肆滥用民力,压迫人民,造成人民不堪重负揭竿而起。
3.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够治天下,要治理天下必须用儒家思想,军政政权肯定是要被推翻的,秦始皇太推崇武力,以至于忘了要改变治国方略。
4.没有妥善处理好朝廷内部问题,奸臣当道,迷信丹药,造成忠臣被排斥,奸佞掌握朝政,等秦始皇一死,政权就落入了赵高的手中。

启示

1. 任何政策的推行都要考虑人民最大限度的承受能力,都不能以破坏社会生产力为代价。

2. 治国之道要以民为本,爱惜百姓,不能严刑重法,苛捐杂税。否则迟早都会自取灭亡。

3. 斩草要除根,灭亡秦朝的其实不是农民起义而是那些灭六国遗留下的贵族,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11小时前

26

泪为誰而流 2星

共回答了273个问题 评论

1.原因:严刑峻法,大兴土木,权力争斗,没有从根本上扫平诸侯国。自从秦国商鞅变法后,严刑峻法一直是秦国的基本国策,一人犯罪,全家收到牵连,实行连坐法。秦始皇统一以后,修建阿房宫,秦始皇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秦始皇死后为了争夺权力,嬴胡亥联合赵高杀掉蒙恬嬴扶苏,赵高开始独揽大权,朝政腐败不堪。秦始皇灭六国后虽然实行郡县制,但是诸侯国影响力还在,至此当秦末农民起义后,各诸侯国纷纷复国,成为反秦主力军。

启示:不能对百姓实行严刑峻法,应该要施行仁政,贾谊也说过秦朝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小时前

9

划着小船 2星

共回答了276个问题 评论

秦朝的灭亡就是秦始皇灭亡六国之后,没有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反而是对民众太过苛刻,使得六国的百姓与秦国离心离德。给后世之君治理国家带来启示。汉朝一改秦朝的暴政,采用了无为而治的方法,与民休息,把民心聚集起来,发展农业与兴商。

4小时前

10

寡妇村村长 5星

共回答了50个问题 评论

秦国短暂统一十余年后二世而亡,表面是严刑峻法逼迫人民起义而被推翻。更深层则是帝国建立后,没有与民休息,在帝国根基尚不稳定的前提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使得国家发展的经济结构与上层建筑的不匹配,引发原六国统治区人民的不满,并没有得到统一后的实惠。由此给后世留下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启示

21小时前

41

骨干帅气 2星

共回答了225个问题 评论

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法,使人民无法生活下去;秦二世更加残暴,终于激起人民反抗,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教训: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

15小时前

5

醉人醒酒 2星

共回答了73个问题 评论

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法,使人民无法生活下去;秦二世更加残暴,终于激起人民反抗,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教训: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秦灭亡的原因及教训

其一,分封制强大的历史惯性。

虽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全面郡县制,但从西周开始直至战国时期一直实行的诸侯分封制依然占据着广大人民的心,丞相王绾就曾建议秦始皇在燕、齐、楚三地实行分封制,而被秦始皇灭掉的山东六国贵族更是希望天下能重新变为分封制的天下。然而,由于李斯建议秦始皇以西周分封导致天下战乱连绵为鉴,秦始皇遂依旧实行郡县制,否决了依然具有强大历史惯性的分封制。这样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们开始离心离德了。

其二,峻急酷烈的统治政策。

秦朝实行“尚农抑商”政策,这样商人就倍受歧视和虐待,自然不会拥护统治者;而被重视的农民中有很多刑徒因秦始皇峻急地修长城、造阿房宫、修秦始皇陵、修直道、驰道而不停地服劳役、交赋税,这样农民也受不了统治者;对于贵族,秦始皇迁移了12万户山东六国贵族到咸阳,既想就近控制贵族,又想吸收贵族发展经济的经验来刺激首都的经济发展,然而贵族们尤其是原山东六国的贵族们依然复国之心不死,妄图靠刺杀秦始皇、搞土地兼并来徐图复辟,这样贵族与统治者也貌合神离。总之秦朝统一中国后的各项严刑峻法政策,极少能使同时代的各阶层人民感受到幸福并支持统治者。

8小时前

4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