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品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挖挖卖白菜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桃花户 2星

共回答了219个问题采纳率:91.6% 评论

杜甫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面向社会,面向人民,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其精湛卓越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凝练、精工的语言,沉郁顿挫为主的多种艺术风格,兼擅众美的诗歌体裁,以及诗人崇高的人格和博大的襟怀,都堪称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光辉典范。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这主要体现在杜甫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或以叙事为主的诗)上面。首先,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逾墙而逃的老翁,急应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夔州负薪的老处女,殷勤劝饮的田父,天真稚气的儿童,潇洒狂放的饮中八仙,舞剑酣畅淋漓的公孙大娘,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飘逸不群的李太白,以及如狼似虎的役吏,炙手可热的扬国忠兄妹,烧杀掠夺的安史叛军,昏庸无能的朝廷大臣 -----组成了一个人物形象画廊。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劳动人民的形象),是杜诗的杰出贡献。其次,杜甫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说话,自然感人。如《丽人行》这首诗通过对“游曲江”这一典型情节的客观描述,讽刺了杨国忠兄妹势焰熏天、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诗歌妙在从头到尾,都用精工细腻的笔触,鲜明富丽的色彩,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自己的倾向和感情从场面、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语,点逗处声声慨叹”( 浦起龙《读杜心解》),从而有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其他如《石壕吏》、《兵车行》、《垂老别》等著名诗篇,都出色地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再次,杜甫在描写人物时还善于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心理、塑造形象。无论是独白(如“三别”)还是对话(如“三吏”),都精彩传神。比如《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独白写出,将她送别丈夫时的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励、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示无遗,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诗作中的人物的语言,均通俗朴素,各各符合性格、身份、年龄特征,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特色。由于人物的语言传神,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实、亲切。最后,杜甫还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人物本质和精神面貌的细节。例如《兵车行》中的“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狠”这一细节,就不仅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深寓着作者的同情与愤慨。又如《丽人行》用“犀箸厌饫久未下”这一细节刻画了那班贵妇人的娇奢;《石壕吏》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细节,暗示出老妇人竟被拉走的惨剧,都是很好的例证。而《北征》中描写妻子儿女的一段: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儿的天真烂漫,而且也刻画了妻子的欣喜,烘托了作者自己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杜甫的叙事诗中,以上各种特点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使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诗歌以真实客观反映现实生活见长,同时也有不少作品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博大胸怀和强烈的自信心。以博大之胸怀和壮丽之景色相互映照,创造出了一个高远雄阔的诗境。后两句不但表达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更进一步的向往,更抒发了诗人由此所激发的对人生、社会的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又如《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以浪漫主义笔调描写富有浪漫色彩的人物,呼之欲出,光彩照人。又如《洗兵马》,一方面对收复京城表示了极大的喜悦,一方面对朝廷的弊政进行了讽刺和警告,最后提出: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壮丽幻想,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美好祝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推己及人,突出地显示了诗人的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诗歌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表示自己学力深厚,技巧娴熟。而真正成为其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只有当他历尽磨难,诗风成熟之后,沉郁顿挫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秋兴八首》堪称这种风格的杰出代表作品,或即景含情,或直诉悲愤,或借古讽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沉郁回环,悲慨深沉,音情顿挫,突出表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如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所作,抒发了作者关怀国事,思念长安的沉痛情怀。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深秋季节的巫峡景象,渲染出一片萧瑟、隐晦的气氛,给人以压抑、凄凉的感受。这里的风云肃杀之状,实际上象征了当时的国家形势,同时也显示了诗人此时的孤寂而无路可走的心境。后四句写自己的家园之念,其哀婉执着,正与上面所描写的情景谐调合一,因而更见其深沉、缠绵。全诗脉络清晰,深得起承转合之妙,尤其是第三联由景而情,景中寄情,自然流畅,不露痕迹。又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小,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所作,诗中抒发了自己在夔州重阳登高所感,它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诗的前四句写深秋落寞的气象,“风急天高”的节候,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只是“落木萧萧”、“长江滚滚”,一切景象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就像这匆匆走过的人生,正在急遽地向着终结坠落,同样也无可挽回。后四句是杜甫对此生的总结和感慨:漂泊和孤独的生活,无端的销蚀了自己的生命,它使得自己的生命体验只流下“艰难苦恨”四字。句中有无限的悲凉,极其沉痛哀绝!总之,所谓“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就是指杜甫诗歌中所包含的博大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运用苍老遒劲的笔触所描绘的广阔、真实的动荡时代的生活画面,与洋溢在这画面上的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悲剧气氛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谨严的格律、铿锵的音韵。精练准确、丰富多彩、自然通俗的语言 杜甫自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清词丽句必为邻”。他是语言的巨匠,他的诗无论是抒情还是状物,都能曲尽其妙。杜诗的语言特点首先在于精练准确,这取决于他深邃的思想、深入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对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高度概括,遂成为千古警句;“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洗兵马》)是对“安史之乱”前后形势的形象描绘;“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壮游》)是他忧国忧民的内心自述;“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是细雨微风中鱼游燕翔的传神之笔。其次,杜甫的语言丰富多彩。“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有气吞八荒之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旅夜书怀》)有精细入微之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何等悲壮;“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又是何等傲岸豪放。“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提炼的是动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锤炼的是形容词。“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运用叠词,突出花蝶水蜓的自在生气;“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光花落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通过虚词的组合,表达出诗人今昔盛衰的无限感慨。再次,杜甫的语言还自然而通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月》) ,状景精切,用语自然。“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之六),“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通俗如口语,又极富表现力。兼擅各体,尤长古体、七律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采用的诗歌形式极为多样,并且各体裁皆擅长,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无不运用自如,尤其以古体和七律为佳。杜甫的古体诗五百余首,五古多于七古。在诗中,诗人常用五言七言古体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北征》、“三吏”和“三别”、《洗兵马》等等都是如此。如《石壕吏》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从暮至曙,依次写来。虽只是叙事,而诗人的义愤填膺之情已在不言之中,是非爱憎非常鲜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诗歌创作以近体律诗为主,他把律诗的题材范围扩大到几乎与古体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在艺术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杜甫不仅对五律把握得非常纯熟,而且是七律的第一大家。其七律不仅数量上超过前人创作的总合,而且还打破固定的谱式,创为连章体的七律组诗和拗体七律(如《秋兴八首》),其七绝中尤多拗体(如《戏为六绝句》)。杜甫将广阔的社会生活全面引进到律诗中,形成律诗强大的生命活力,并于晚年致力于近体抒情诗形式的探讨,力图创造律诗独特的语言和境界。诗的形式之律动与诗人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是杜甫律体诗的长处。总之,杜甫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对此,元稹评价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赅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人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矣”(《杜甫墓志铭》)。四 杜甫诗歌的渊源和影响杜甫诗歌的渊源  杜诗之所以能集古今之大成,与他的用宏取精分不开。他在《戏为六绝句》其六中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所谓“转益多师”,就是广泛地向前辈作家学习,总结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艺术经验,对诗歌的各种艺术形式及表现方法作自觉的探讨和追求,采百家之长,并加以创新,铸就自己一家之体。杜甫诗歌的叙事和写实,显然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和点化上。他都能博采众长,如陈子昂的风骨比兴、四杰的繁富、沈宋的精工、高岑的浑厚、王李的风华、元结的古奥,无不兼容并包。杜甫力崇古调,又兼取新声;既重古体,又重新体;既要求风格、语言的古朴浑厚,又注重辞采的清丽华美。他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到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就,兼取各家之长,故能集古今之大成。杜甫诗歌的影响  杜甫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他自觉用诗歌反映社会、讴歌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影响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如元白的新乐府,李商隐的忧世伤时之作,皮日休、杜荀鹤等人针砭时弊的篇什,都是杜诗的嗣响。宋代陈与义、陆游、文天祥志在兴国,生死以赴,他们的慷慨悲歌,得杜精髓。元遗山历经国事身世之沧桑,他的七律感慨深沉,直承杜甫。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曲大均等人,也都发扬了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杜诗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人开启无数法门。他们从各自的性格爱好、学力才分出发,学习杜诗的风格技巧,各有所得。“少陵七律无才不有,无法不备。义山学之,得其浓厚;东坡学之,得其流转;山谷学之,得其奥峭;遗山学之,得其苍郁;明七子学之,佳者得其高亮雄奇,劣者得其空阔。”(《岘佣诗说》)总之,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第二节 大历、贞元间诗人唐代宗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时期。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约787),字文房,先世宣州(今安徽宣城)人,但他出生于洛阳。曾因刚而犯上,两度被贬,后任随州刺史,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逆境中度过的。有《刘随州集》。刘长卿多在逆境中度过,长期悒郁寡欢,使其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又平添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极为凄清悲凉。其诗又多写得省净流畅,既有极工的对偶句,又有结构自然,不讲字句对仗的流水对句,整散协调而节奏流畅,风格清冷淡远。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后,是位地道的大历诗人。他的诗主要是抒写怀才不遇之感、迁谪之怨和离别之情,以及描绘山水景物。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以“五言长城”自许,工五言律绝,描绘精致,声律工稳,字斟句酌。他诗歌的题材、风格的特点都开中唐诗风之先。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年间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一个诗人群体,包括李端、卢纶、吉中孚、韩�� 、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和夏侯审。“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十才子”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齐名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的作品多为应制、赠别唱和、羁旅乡愁和吟咏山水之作。他们都擅长五言律诗,都追求格律工稳,无论是体裁的选择,还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无不偏于工整精练,故其风格大体相同,没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但他们在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求悬赏

1小时前

4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