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助人为乐的主要表现

听未来表白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請離峩遠點 4星

共回答了4个问题采纳率:95.6% 评论

幼儿园的助人为乐,主要是有小朋友不会穿衣服,帮助小朋友穿脱衣服,有小朋友摔倒了,扶小朋友起来,有小朋友哭了,帮他们擦眼泪,有小朋友不会搭积木,就去帮助他们一起搭,有小朋友不会系鞋带,就去帮助他们系鞋带,有小朋友不会跳绳,就去教她们跳绳!

18小时前

37

漠然离开 1星

共回答了156个问题 评论

助人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实现幼儿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过程。

积极帮助他人不仅可以缓解他人的不利处境,还有利于幼儿建立和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从武汉市某一示范性幼儿园内随机抽取了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共10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自然观察法、调查法了解3-6岁幼儿在园助人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并对收集的数据资料作了相关处理,得出了如下研究结果:

1、3-6岁幼儿助人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尤其在大班时发展得更快。

2、总体上男性幼儿的助人行为显著高于女性幼儿,但不同年龄阶段男女助人行为又存在具体差异。

3、幼儿助人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境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情境是助人行为发生的主要情境,游戏情境和教学情境下的助人行为发生的少。

助人行为发生的情境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无性别差异。

4、幼儿助人行为对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教师是幼儿主要的帮助对象,其次是同伴,其中幼儿帮助同性同伴的次数要多于异性同伴。

不同年龄、情境幼儿助人行为对象存在显著差异,但男女幼儿助人行为对象无显著差异。

5、幼儿助人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各类型所占比例存在显著差异。

幼儿首要的助人类型为被动中性型,其次是主动积极型,被动积极型、主动中性型以及消极被动型分别排在三、四、五位。不同年龄、情境、助人行为对象幼儿助人类型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幼儿助人类型无显著差异

16小时前

29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