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五帝庙来历

自斟酌自欢 2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相互折磨 3星

共回答了304个问题采纳率:97.6% 评论

福州有许多五帝庙,供奉着张、钟、刘、史、赵五尊神。传说古时,上五姓举子结伴晋京赴考。到浙江某地,见一条河的水发黑,张姓举子稍知地气知识和医学常识,认为这是由于河周围地气变化的缘故,河水有剧毒,人饮此水必得瘟疫死亡。众人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张举子说:“我们读书赴考,为的是社稷百姓,百姓生命无保,就是考中做官又有何有?”大家觉得此话有理,有的说:“我们在此守候,劝告乡人勿饮此水。”有的说:“河水四通八达,我们五人如何守得住?”张举子说:“我们五人共饮此水,如无恙则罢,如我们中毒身亡,乡人就引以为训,不饮此水。”大家都同意张举人的提议,同饮河水,不久五人均中毒而亡。

附近百姓闻讯而来,见死者在河边石板上留下“毒水不可饮”五字,这才知道五人以身试毒而亡,把尸体收埋后,集资建了一座庙,塑神像称“五灵公”予以供奉。后玉皇大帝封五神为玄天大帝,这便是五帝的由来。

11小时前

24

懒散格调 4星

共回答了416个问题 评论

“五帝”是福州地区的瘟神群体,也称五灵、五圣、五通、五显等。这瘟神“五帝”是从哪里来的呢?各种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起源于猴、鸟、蛤、鱼、蛙这五种精怪,有的说是起源于张、钟、刘、史、赵这五位秀才(相传五人曾舍身救百姓)。还说“五帝”原先是散布瘟疫的恶鬼,后来慢慢转变成驱除瘟疫的神灵。不管怎么说,反正“五帝”与瘟疫密切相关,古时候的福州人对他们都十分害怕,“五帝拿”也成了一句咒骂他人的俗语。

在清代乡土小说《闽都别记》里,记载了这么一则有趣的故事。话说明朝福州有位秀才郑唐(也作郑堂),生性滑稽多智,亦正亦邪,经常捉弄他人,也因此结了不少仇家。有一回大年三十晚,街坊有人偷偷在郑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黄病打,五帝拿。”意思就是诅咒郑唐一家得黄病(黄病是传统中医提法,现在一般认为是肝病),被五帝捉去。第二天一早,郑唐家人发现后连呼晦气,大过年的被人这么恶意攻击,太不吉利,就打算把对联撕了。郑唐料想这必是邻居所为,不慌不忙地说:“不用我们动手,待我添上几个字,自然会有人帮忙清理。”于是,郑唐提笔在上下联结尾分别加了两字,变为:“黄病打对面,五帝拿隔壁。”

寥寥数语,就巧妙地把诅咒的对象变成别人家了。街坊邻居出来一看,顿时傻了眼,心说郑秀才可真够损的,这不是打击周边一大片吗?没办法,为了不受这晦气,邻居只得自己上去把对联撕掉。

9小时前

32

我恨你痴心 4星

共回答了448个问题 评论

“五帝”是福州地区过去的一种宗教信仰。

“五帝”,也称五灵、五圣、五通、五显等,指得是五位瘟神。

《闽杂记补遗》载:“福州俗最敬五帝,以为瘟疫之神。”福州人在惊诧或愤怒时,有句口头语“五帝拦门搦(福州方言读niek,“捉”的意思)”,足以证明民众是敬畏五帝的。

 旧时福州供奉五帝的场所颇多,据《乌石山志》载:“凡称涧、称殿者,皆祀疫神,依水称涧,在陆称殿”,还有称“庵”的,多在城外。自明末起,官方数度查禁五帝信仰,一些供奉五帝的场所内塑关帝像(此“帝”非彼“帝”),外挂武圣庙额,亦称“庙”,以作掩护,规避官方查禁。

  据《竹间续话》载:福州的五帝庙有“九庵十一涧”之称,九庵者,复初庵、崇圣庵、广慧庵、明真庵、龙津庵、茶亭庵、路通庵、蛤埕庵、九福庵;十一涧者,东涧、西涧、南涧、北涧、水涧、汤涧、井涧、芝涧、嵩山涧、钟山涧、大西涧(亦称内西涧)。

 如今福州虽然仍有一些五帝庙,有时也会举办法事,但其中的迷信成分已经很淡了,更多地成为一种热闹的民俗活动。

6小时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