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的古意与今意分别是

背影孤独 4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贴心不是梦 2星

共回答了262个问题采纳率:90.6% 评论

婚姻,的古意与今意分别?

婚姻的由来: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一般而言,婚姻一词的起源有三种说法:汉朝的郑玄说,婚姻指的是嫁娶之礼。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换句话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他们是结成儿女亲家,仅仅是联姻而已。

3小时前

6

陷旳太深 2星

共回答了203个问题 评论

婚姻的古意和今意的区别。古义: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司马迁《鸿门宴》)婚姻指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在我国传统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婚姻。

1小时前

6

你看不懂 3星

共回答了384个问题 评论

古代“婚”字本意:将女子抢到男方居住地,进行婚配,是一种陋习。

婚,左右结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昏。女,说的是女子。昏,指的是时间(日落西山,黄昏时刻)。很多人误认为:结婚就是男子到了黄昏时刻去迎娶女子的过程。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婚”最开始的本意是:男子在黄昏时刻,趁着夜色的掩护到女方居住地进行抢劫,将女子抢到男方的居住地进行婚配,实现“妇从夫居”的事实。

古代婚姻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从“夫从妇居”到“妇从夫居”。

从汉字的结构上也可以看出:“婚”也反应了古代的风俗陋习。那个时候的社会,男性的地位慢慢上升。在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社会背景下,更多的男子想废除原始社会的“夫从妇居”的婚姻形式”,从而建立“妇从夫居”的婚姻制度”。 说的直白一点:也就是从一开始结婚到女方家生活逐渐演变为:结婚要到男方家的过程。于是男性就开始了这种以掠夺为主要方式的婚姻。

古时结婚为什么要选择黄昏时刻?

古人结婚为什么非要赶到黄昏的时刻呢?古文中说: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因为古人认为:女属阴,黄昏时刻也是时间上属于阴,二者正好对应。古人在婚姻等大事情上比较认可风水说的,所以迎娶的时间一般定在黄昏时刻。相反,现在结婚都是一大清早去迎娶新娘。在原来结婚从第一天的黄昏时刻已经开始了。两家人都高高兴兴地准备宴席,脸上挂满了笑容。唯有等待出嫁的女子,则是以“哭嫁”的形式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不舍之情。而古代的新娘子呢,结婚前是姑娘的“姑”,结婚后就变成了妇人的“妇”。

汉字“姻”的解析:反应了古代女子对男子的依靠和依赖。

汉字“姻”,也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因。女,说的是女子。因,含有“依靠、凭借”的意思,古人认为女子去丈夫家才是找到了依靠。“姻”也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正在下降,对男性逐渐产生了依赖的现象。

从古代婚姻到现在结婚的变化:也就是媒婆和丈母娘的变化。

“婚姻”2个字经过了数千的变化,现在的婚姻与原来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时结婚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听老人讲:原来老一辈人结婚,很多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压根都没有见过面(放在现在真是难以想象),全凭媒婆的一张嘴:夸的男方是一表人才,玉树临风。夸得女方亭亭玉立,知书达理。结果见了面并不见的是这样,但是后悔也来不及。所以古代的婚姻在大多数情况下掌握在媒人手里。而现在婚姻自由,自己说了算,相对就好多了。有很多年轻人相亲次数在两位数,简直是挑花了眼。但是最终起决定性的是:彩礼和丈母娘的态度。对于很多男孩子来说,这是挡在他面前的两座大山。

22小时前

3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