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历史上是怎么评价的

只因喜欢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锦鲤抄 2星

共回答了277个问题采纳率:94.6% 评论

我以为对李煜最中肯而又简练的评价是:拙于治国而工于诗词的亡国之君。

11小时前

1

扒拉扒拉蹦 3星

共回答了354个问题 评论

李煜(937一一978),字重光,五代南唐最后的一个君主,李璟的第六子,称南唐后主。李煜即位时(961),赵匡胤已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宋政权。李煜继续执行其父中主李璟的政策,对宋纳贡称臣,在江南维持苟安局面。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宋将曹彬灭南唐,李煜亡国被俘,在汴京(今开封)过了三年囚禁生活。太平兴国三年(978)被宋太宗毒死,年四十二岁。

李煜是有高度艺术修养的词人,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其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则主要写国破家亡、兴衰巨变之后的悲凉处境及个人愁怨,调子低沉。他的词突破了"花间派"的狭窄范围,开拓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表现生活和抒写感情的能力,语言洗炼,纯用白描,对后代影响很大。从李煜以后,词这一文学形式,终于争得了与古典诗诗歌一同发展,一齐受到重视的地位。

9小时前

41

我留累了 4星

共回答了419个问题 评论

说起李煜,我认为他是一个被皇位耽误了的词人。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和建树,但是其艺术才华却无人能及。他精通书法、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的造诣,尤其在词的上面成就最高。

1、不幸造就了天才

公元975年,宋军长驱直入,李煜遭到了围攻,由于他生性懦弱,不理朝政,面对来攻的宋军毫无招架之力。但是李煜内心是善良的,以“不屠城,保民众”为条件降了宋军,成为阶下囚,被带到了汴京。

这个时候的李煜,陷入了对故国无限的思念和对往日所作所为的无尽悔恨当中。在宋国君臣面前,他以男儿自有的那股子傲气,没有表现出卑躬屈膝,而是以作词来消除心中的苦闷。《虞美人》也成为了他的绝笔之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所以说李煜是不幸的,亡国之前花天酒地所创作的词,大多显示出奢靡之风。只有成为阶下囚后,他词风转为悲壮,大气,遂得以流传千古,被后世所熟知。

2、责任与命运

李煜作为南唐中主李景的第六个儿子,本就是个天生的诗人,唯独没有做皇帝的本领。可偏偏阴差阳错就做了皇帝,这就是命。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命薄作君主”这是李煜对自己的评价,述说了国破家亡的深仇剧痛。

血泪之词也成就了他“词中之帝”的称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唱出了他一生的愁绪,也成为千古绝唱。

如果真要对李煜的为人做一评价,我觉得:“性宽恕,威令不素著”最为贴切。

6小时前

42

雞情釋放 3星

共回答了38个问题 评论

历史上的名人雅士,对李煜的评价,大多是多才多艺、词冠天下,却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

(钟谟形象)

他父亲中宗李璟朝的大臣钟谟曾评价他说:“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

总之,对他的评价是醉心诗词、美女。是个文弱的文艺青年。

真实的李煜,应该不是这样,据说他死在宋地的消息,传到南方后,当地百姓为他痛哭流涕。

(李煜形象)

李煜长得像貌奇特,一目双瞳。用相士的话说,贵不可言。因此他的哥哥太子李弘冀,对他很不放心。李煜为了自保,只好醉心于书画,装憨卖傻。

959年,太子弘冀病逝。鉴于李煜不务政事,大臣钟谟说李煜这孩子光知道吟诗做画,他推荐了李煜的弟弟李从善。

中宗李璟,应该是非常喜欢李煜,知子莫若父。他看钟谟贬低李煜,勃然大怒,把钟谟贬到偏远地方去了。钟谟真是冤啊!本来是为社稷着想,却落得贬谪下场。

李煜登基后,也是勤政爱民。为了减少冤狱,对有争议的案件,甚至亲自审理,救了不少百姓。他死后,百姓为他痛哭,那是感念他的恩德。

李煜被俘三年,就死在宋地,原因是什么?做俘虏心不甘。看他写的诗词“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还有那个“天上人间”,他无时无刻,不在宣泄?国仇家恨剪不断,理还乱。如果他像蜀汉后主那样“乐不思蜀”肯定会活得更久!相信人们更赞成这样的后主李煜。

李煜登基时,江山已摇摇欲坠,他能苦心经营十多年,实属不易。可以说,写词章他用心了;为保有限江山,他尽力了……

回答:今古大观

图片:源自网络

2小时前

16

铆鍅鈈鑀 1星

共回答了156个问题 评论

词二首:

晓妆初过,沉檀轻些儿箇。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杯残殷色可,涴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嚼烂红茸,笑向檀郎唾。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谁能想到?前一首词《一斛珠》的浓艳香软,后一首词《虞美人》的家国情怀,出自同一人之手——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字重光。在位十五年。公元975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煜出降。明年至京师,封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公元978年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毒死。年四十二。李煜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其亡国前后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前期的词主要是宫廷生活的反映。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陈世修说)。可见描写酣歌醉舞的词《一斛珠》,更适应歌台舞榭;后期由于身份和生活的变化,《虞美人》词风完全蜕去了宫廷生活的气息,表现出一个亡国之君的悲伤。

李煜在词中所念念不忘的故国,显然是他失去的小朝廷。他所追怀的往事,则是帝王的享乐生活。尽管读者的感情和李煜的帝王愁不同,但他的忧愁借助景物和比喻抒写出来,而与读者的忧愁产生了共鸣。

李煜以词抒情,终于使词成为个人抒情的方便形式,使词取得了类似抒情诗的地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如《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3小时前

48

想佳寶 4星

共回答了407个问题 评论

提起李煜,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因为他的词是真的写得好,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学过他的词。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实际上评价还是不错的。

南唐的旧臣潘慎修就曾经说过,李煜如果真的是一个无能之人,不可能守国十余年的。

徐铉在李煜的墓志铭上是这么写的,李煜敦厚善良,在南唐那种局面,哪怕孔明活着,也是没办法保全社稷的。

李煜原本与皇位无缘,因为他是南唐李景通的第六子。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占据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等地,是当时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不过南唐统治者儒雅好文,重文兴教,所以社会文化很兴盛,这也是为什么李煜会写词的社会背景。

李煜的父亲文化水平也很高,可想而知李煜少年少年生活肯定是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前面说过李煜是第六子,前面有五个兄长,正常情况下他是做不了皇帝的。可是历史就是这么阴差阳错,他的几个兄弟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结果不问政事的李煜最后莫名其妙的登上帝位。

这里就不得不介绍南唐的历史了。李煜的父亲李景通继位以后,发动了对闽、楚的战争。闽楚之战把南唐的财力物力消耗殆尽,这使得南唐开始衰败。

同一时期,后周则进行改革,使得国力蒸蒸日上。公元955年,后周仅用三年时间,就攻占了南唐江北的大多数州县。不得已,南唐李景通只能想后周求和,割让江北十四州,向后周纳贡,并且停止天子礼仪,改称唐国主。

赵匡胤后来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宋朝,而继位之后的李煜也想富国强兵,无奈能力一般,而且南唐形势危急,所以最终南唐依然没办法和宋朝抗衡。

李煜投降宋朝以后,生活异常艰难。因为作为降王,他没有任何尊严,饱受折磨。

特别是宋太宗继位以后,自己的小周后都要被迫去侍寝,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17小时前

21

絕戀殺 2星

共回答了70个问题 评论

艺术家当皇帝,历来没有好结果。隋炀帝(诗词)、宋徽宗(书画)、唐玄宗(戏曲)都是如此。哪怕木匠皇帝明熹宗也是一样。

这样的人,当纯艺术家,做个文学亲王,是非常好的。当君王,只会误国误民。

一句话,不搭。

11小时前

1

玻璃扎心 4星

共回答了432个问题 评论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想做一个毫无羁绊的隐士,却偏偏钟爱奢荣。登基即位不思朝政,吟词舞墨,夜夜笙歌,自削国号,向虎视眈眈的赵匡胤连年纳贡,妄凭长江天险,以图苟安。

要不你就老老实实当个亡国昏君算了,偏偏又心怀厚土,宽宏仁慈,满腔妇人之仁:广施善,修庙宇,虽不纳良谏,但对死谏大臣的犯上之言又可一笑置之,不加之罪,这在历史上历代皇帝中是从来没有的宽宏大量。

看李煜其实就是一个集合了所有矛盾的结合体。你无法怀疑,虽然李煜骨子里贪恋奢荣的生活,喜欢歌舞女色,钟爱舞文弄墨,不精通治国理政,但丝毫不影响他是一个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看重情义的仁君。

赵匡胤几次要他投降,都被李煜的鸵鸟政策挡了回去,最终宋军大举进犯,我们的李后主才决定撕破脸,凭借长江天险和几十万大军与宋军进行殊死一搏。誓死不当亡国奴,据说当时李煜已经做好了殉国的打算。

好吧,要当爷们就撸起袖子干吧,结果轻信手下几个窝囊废大臣。而且凭借的长江天险也被宋军用翻版赤壁之战的铁索战船连在一起,长江两岸天堑变通途。宋军一路披荆斩棘来到南唐国都金陵城下(今天的南京),大臣依然隐瞒不报,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李煜竟然还被蒙在鼓里,这个就不免让人有点拂袖拍案,破口大骂南唐这群窝囊废的情绪了。后主也是接连斩了两员大将,死守金陵,以求在守城的拉锯战中宋军能后援不接,班师回朝。

不用想了,最后青黄不接的是李煜的南唐,一年以后,城中幼叟伤病不计其数。好不容易想爷们一把的李煜最终还是回归了懦弱,有点不敢死,投降宋军。书中引言“肉袒降于军门”意思是和群臣家眷一干南唐骨干赤裸着上身出城投降。

从这时候起,一个伟大的词人李煜重生了,《破阵子》讲的就是李煜受降之后被押解北上汴京(宋朝国都,好像是洛阳)时悲愤交加,亡国之后的心情。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意思是:南唐从五代十国建国到现在已经快四十年了,江山连绵有三千里地之广,金陵的宫廷庙宇雄伟壮阔直上九天,金陵城中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犹如仙境一般,我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只想守候着祖业不丢,所以我连年纳贡,只图偏安一隅,哪里能想到这种悲壮的厮杀会出现在我手中啊?

如今我成了俘虏,曾经风度翩翩,温文儒雅的我头发白了,腰也弯了。终于家破人亡,到了要告别这块生长在这里的故土之时,我好像已经依稀听见街上的酒馆青楼中飘出悲恸的亡国悲歌,当我还想再对相伴多年的佳人嘱咐点什么时,眼泪已经忍不住流了下来。

有人因为这首词把李煜贬的一钱不值:亡国之君最后竟然还对着女人流眼泪。黏黏诺诺,哭哭啼啼,根本就是难当大任。

所有人都感慨,李煜真的是生错了地方,如果他只是一位王侯贵胄,或者富家子弟,依他的品行,舞文弄墨,满怀诗书,也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词人,而且能愉快的安度一生。其实历史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家仇国恨,温文儒雅,多愁善感,待人宽厚,不思大志的李煜虽胸有斗墨,书读五车,但他绝对无法写出这些令人深思的词,也许就无法被历史铭记和被众多人喜欢了。

可以这么说,李煜开创了“词”代的来临,使词能登上大雅之堂,无愧于后世封其“千古词帝”的称号。

要知道,“词”其实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其地位无法和“诗”比。如果把诗比作“夫人”,词可能连“偏房”都算不上,顶多能算“歌妓”级别吧。本人才疏学浅,可能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是如果你读李煜时代之前的词,就会发现,其中大多以描绘闺中娇俏,郎才女貌,花前月下为主题,大多在酒馆,青楼由歌妓演绎,是娱乐大众的一个文化产物,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曲。

正是因为李煜的影响,之后的词才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就相当于把相声从“天桥撩摊”搬上“维也纳歌剧院”是一样的伟大。

言归正传,再说说后主李煜亡国之后的悲苦生涯。本来已经家破人亡,过上了囚徒的日子,但是在整装押往汴京的前几天,李煜集合朝廷骨干,后宫妃娥,把国库里的金银珠宝都给大家分了一下,自己因为还没有从亡国的悲恸之中缓过神来,就没有带多少金银珠宝,启程当日,匆匆收拾行装,含着泪水和妻儿老小匆匆被押上去往汴京的囚车。

赵匡胤为了安抚民心,没有杀李煜,还给他封了一个违命侯的虚职,养了起来。没过多久,李煜就已经囊中羞涩入不敷出了,他跑去跟赵匡胤哭穷,结果赵匡胤还是很大度的给了他一些赏赐,这次金融危机才得以平息。期间有一个小故事,最能说明李煜对待旧属的宽宏仁义。李煜的一个曾经的老部下来拜访李煜,这个老部下由于能说会道,还被赵匡胤封了一个官职,临走的时候李煜还不忘对老部下照顾一番,但是由于实在没有语多余的钱财,就把家里的一个白金脸盆送给了老部下,最可恨的是,这个老部下还收了,走后到处宣扬李煜小气。

假如赵匡胤没有死,假如李煜不愁眉苦脸地整天郁郁寡欢思念亡国,假如李煜的老婆小周后不那么美丽妖艳,假如继任者赵光义不那么淫奢好色,可能苟且偷生的日子,也就勉强挨过去了。可是历史不会这样往前走,原因很简单,亡国君主,不装疯卖傻,还想肆无忌惮的吟唱亡国恨,只有一条路可走——死亡!不是自杀,就是被敌人用各式各样的软刀子干掉。

在这得介绍一下李煜的老婆,南唐后主已故王后娥皇的亲妹妹——李煜的第二任皇后,小周后。当时的小周后也就25、6岁的样子(如果我没记错),不但天生姿色艳丽,而且正是成熟窈窕之际,在李煜亡国之后,不但没有抛弃他,还是跟随李煜过上了囚徒生活。

李煜这个政治破落户、不戴枷锁的囚徒,有什么资格独享小周后?赵匡胤那位野心勃勃的亲兄弟——赵光义,早把锥子般的目光,刺向了楚楚动人的女俘。

随着赵匡胤在“烛光斧影”中蹊跷地死去,究竟是暴病而亡,还是蓄意谋杀,至今仍是无头悬案。嫌疑最大的,就是赵光义。江山易主,朝廷改元为太平兴国。李煜夫妇也沾了点儿喜气,一个晋封为陇西郡公,一个做了郑国夫人。当然老天依然没有眷顾李煜,这只是为李煜更加凄惨的囚徒生涯埋下伏笔。

在当时,按宋朝规矩,有封号的女性必须隔段时间进宫朝拜天子。小周后当然也不能例外。想不到的是,唯独她被莫名其妙地滞留后宫,夜不归宿,这就不合规矩了。

李煜心急如焚地探听消息。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拖下去,小周后还被囚在宫里。黑暗的阴云笼罩在李煜头上,他几乎嗅到了不祥的气息。半月之后,一乘轿子把形容憔悴的小周后抬了回来。女人头也不抬,径自跑进卧室,扎在床上放声大哭……据说宋太宗赵光义非产变态,不但对小周后肆意蹂躏,而且还要求宫廷画师画下当时他与小周后xxoo的春宫图。(书上说是野史记载,真假就不查了,冠希的师傅吗?)

李煜呆若木鸡般地站在旁边,羞愧、悲愤、恼怒……可是,一个亡国之君三千里地山河都丢了,睡枕边的女人还有什么安全、体面可言呢?名节沦丧,残花败柳,小周后变成了一个有呼吸的死人。如今,她生命中最后一点慰藉,就是写诗作词的李煜。既然曾经同享富贵荣华,那么,眼下这段苦难,还得一起扛、一块儿挨。

这时候的李煜,想以死暝志,无奈天生胆怯,想苟且偷生,但又日日抑郁寡欢,不忘亡国之痛。矛盾的他已全然没有了风度翩翩,对酒当歌的洒脱。一个整日愁眉苦脸,忍辱偷生的南唐后主的末日,终于来了。

978年的七夕,正好是李煜42岁生日,两口子无限凄凉地守在一起。没有客人,更没有宴会,寿星佬儿便提笔填词。人在最倒霉的时候,往往充满奇妙的诗意。正应了后人那句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李煜的诗情才思,先写了一首小令:“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当初的日子越美好,眼下的处境就越糟糕。

接着,又写了那首传世之作——《虞美人》,这也是他今生的绝笔之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意是:春天百花争艳,秋天月明星朗,这样的轮回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头呢?我在阁楼上又感觉到东风吹来,春天又来了,但就是在上一个轮回中,有着一轮弯月的秋季,我的国家彻底灭亡,四季依然不停地轮回,但我的国家为什么就不能同这纷繁的四季一样长盛不衰呢?

我想,金陵城皇宫里华丽高贵的宫殿考究的雕栏都还存在呢,只是里面的丽人旧主已经换了陌生的面孔。此刻加在我身上的屈辱、悔恨以及对国家,对妻儿,对黎民的殇愁到底有多少?我已经无法再去计算了,大概就像春天江面解冻后,向东奔涌的万丈江水一般波涛汹涌吧。

这首非常明显的反动词更加坚定了赵光义决心杀李煜的决心。

其实,此前一件小事儿,早把李煜推上了断头台。南唐灭国之后,赵光义就命令对这个懦弱怕死但又非常“刺头”的李煜严密监视,期间派了李煜原来的旧臣来打探李煜的口风,见到故人,孱弱多愁的李煜终于像个孩子找到母亲一样抱着旧臣啕嚎大哭,说:“此中日久,只以眼泪洗面。”

这番话旧臣当然不敢隐瞒,如实禀报给给赵光义,赵光义认为李煜包藏灭国之恨,留之无益。或许,横在两个男人中间的小周后,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妒火与仇恨。

李煜夫妇的饮食起居,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赵光义的眼睛,何况掉着眼泪唱“反动歌曲”?李煜的《虞美人》,终于惹恼了赵光义,他冷笑着,终于动了杀机。

就在李煜生日那天晚上,赵光义派人赏赐给他一杯御酒,酒里掺了致命的牵机药。在太监的督促下,李煜无可奈何地喝了下去。书上记载,所谓牵机药就是中药马钱子,这种东西足以破坏中枢神经系统。李煜喝完毒酒,药性随即发作,他四肢抽搐,嘴眼歪斜,头和脚死死地勾在一起······

他清楚,死期到了。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当年“手提金缕鞋”的那个漂亮女子。李煜眼泪汪汪,死在了惊恐万状的小周后怀里。可怜,一代词宗,竟以狰狞的表情,离开了这个爱恨情仇的世界。

李煜死了,“江南人闻之,巷哭,设斋”。在送葬队伍里,小周后披麻戴孝,泪流满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煜不明不白的死了,但是赵光义连李煜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浪费,为了安抚江南民心,赵光义将李煜风风光光的进行了厚葬。

其实,早在金陵城破时,李煜就该和守将军民一同殉国。但是孱懦多情的他偏偏又下不了决心。也许他无法料到,苟活给他带来的,只有千百倍的痛苦和屈辱。既然赵光义看上了他的女人,李煜自然就成了碍手碍脚的情敌,留他成天絮絮叨叨,还不如趁早干掉。

至于李煜的妻子,小周后最后的归宿,书上没有确切的记载。只知道,李煜遇害那一年,小周后也追随其后,香销玉殒。算来可能28岁。

就这样,南唐后主李煜终于过完了他凄惨悲凉囚徒苟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

此时反过头来再读这首《乌夜啼》,也许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合上书,眼前依稀浮现春光明媚的课堂上,一群稚气未脱的学生,嬉笑着朗读《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我”也在其中吗?也许吧。那以风化千年的诗篇,一切又重现。(完)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后记:

李煜这本传记是前段时间读完的,今天其实看的是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本来想写大卫·奥格威这本书的读后感。结果又把李煜的传记拿出来翻了一下,脑子里突然词如云涌,阴差阳错写到李煜传记上了。本没打算写的太细,不料一动笔就停不下来了。

感觉后主这人比较有意思,粘懦孱弱,因为他没有勇气“殉国”,小周后被宋太宗赵光义蹂躏,面对小周后的痛哭责骂,他也能隐忍下来。

但他确实也有对“故国”钢铁般的信仰,囚徒生活里依然保持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与亡国之思中,至死没有发出“此处乐,不思蜀”这样的谄媚求活的信号。而和他同处一时期的几个被收编的小朝廷君王与他相比,就犹如萤光比皓月——低下、卑贱。

他的确是一个集合了万千矛盾的结合体。但我不想承认后主是一个懦夫,要知道,这种苟活比千刀万剐都让人难以接受,而他仍倔强地选择活着。我只能感慨他的生命结束的太早了,太年轻了。也许给他一些时间。历史或许又不一样了,谁知道呢?

3小时前

35

烂鑫兰梅 3星

共回答了394个问题 评论

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他的文学修养已经达到顶峰,如果他不是生在帝王家,肯定会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作为南唐后主,他对北宋的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要选一首李煜最有名的词作,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那首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是因为他写了这首词,导致被赐死(吃了一种慢性毒药)。

1天前

2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