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三月芳菲尽全诗句

不怕一万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拖动的心情 4星

共回答了485个问题采纳率:92.6% 评论

大林寺桃花

唐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4小时前

29

蕜傷鉽遺莣 2星

共回答了248个问题 评论

这是《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的诗篇。

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诗人曾因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却原来是错怪了春,它并未归去,只是偷偷躲到这里来了。

12小时前

15

醉酒诉相思 2星

共回答了240个问题 评论

答: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9小时前

41

只为你独唱 2星

共回答了249个问题 评论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5小时前

30

浅沫记忆 3星

共回答了300个问题 评论

人间三月芳菲尽的全诗句是,

人间三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三月芳菲始,踏青赏花正当时。 意思是:三月正是花开时节,是个踏青赏花的时节 。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始。意思是: 三月万花齐放刚刚过去(芳菲:形容花香和颜色美丽),马上就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

1小时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