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薪有关的成语与塞有关的成语

赏日升 4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转身后的泪 3星

共回答了3个问题采纳率:92.6% 评论

1、薪传有自[xīn chuán yǒu zì]

【解释】薪:柴;自:从……出来的地方。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示例】西圃为司农山姜先生长孙,家学渊源,薪传有自,而又好学深思,以力充其所至,故其为是说也。 ――清・张元《西圃诗说序》

2、薪桂米珠[xīn guì mǐ zhū]

【解释】薪:柴草。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都中薪桂米珠,勿忧资斧。舍后有窖镪,可以发用。”

3、薪桂米金[xīn guì mǐ jīn]

【解释】薪:柴草;桂:木名。把柴草看得像桂木,把粮食看得像金子。比喻生活极度贫苦。

【出处】宋・苏轼《次韵郑介夫》诗:“一落泥途迹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4、薪贵于桂[xīn guì yú guì]

【解释】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5、薪尽火灭[xīn jìn huǒ miè]

【解释】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出处】《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

【示例】弹指不留,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 ――唐・王维《能禅师碑》

6、薪储之费[xīn chǔ zhī fèi]

【解释】指柴米等日常生活费用。

【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

7、薪烬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解释】薪:木材。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出处】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8、薪尽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解释】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示例】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薪”结尾的成语

1、曲突徙薪[qū tū xǐ xīn]

【解释】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出处】《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示例】曲突徙薪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 ――清・黄遵宪《福州大水行同张樵野丈龚蔼人丈作》

2、食辨劳薪[shí biàn láo xīn]

【解释】形容见识卓越。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示例】食辨劳薪,人知有荀勖,而不知有师旷。 ――清・沈廷文《广事同纂》

3、犊牧采薪[dú mù cǎi xīn]

【解释】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示例】犊牧采薪的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4、反裘负薪[fǎn qiú fù xīn]

【解释】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示例】故囊漏贮中,识者不吝;反裘负薪,存毛实难。 ――《宋书・范泰传》

5、抱火卧薪[bào huǒ wò xīn]

【解释】比喻处境险恶,而不自知。或指险事即将出现。

【出处】语出汉・贾谊《新书・数宁》:“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示例】谊之所欲痛哭,比今为缓;抱火卧薪之喻,于今而急。 ――《三国志・吴志・华?传》

6、久束湿薪[jiǔ shù shī xīn]

【解释】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出处】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自叙:“而彼久束湿薪之大多数人,犹或曰:‘吾秦人而子语我以越之肥瘠也。’”

7、止沸益薪[zhǐ fèi yì xīn]

【解释】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比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出处】明・李贽《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

8、枉突徙薪[wǎng tū xǐ xīn]

【解释】比喻防患于未然。

【出处】据汉・刘向《说苑・权谋》载,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

9、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示例】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10、以荷析薪[yǐ hè xī xīn]

【解释】原指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比喻继承父业。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示例】冲故吏青州治中房长瑜谓孜(冲子)曰:‘前使君忠贯昊天,操逾松竹。郎君但当端坐画一,以荷析薪。幅巾待命,以下从使君。’ ――《南齐书・张冲传》

11、救火投薪[jiù huò tóu xīn]

【解释】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出处】《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12、披裘负薪[pī qiú fù xīn]

【解释】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示例】勿据梧而策杖,亦披裘负薪。 ――唐・王绩《游北山赋》

13、救焚益薪[jiù fén yì xīn]

【解释】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处】清・刘坤一《复李少荃制军》:“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

14、然糠照薪[rán kāng zhào xīn]

【解释】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1) 塞翁失马: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2) 塞北江南: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3) 塞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4) 塞耳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5) 塞翁之马:塞马。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6) 塞翁得马: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7) 塞井焚舍: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8) 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9) 塞上江南: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同“塞北江南”。

  包含塞字的成语意思

  1) 茅塞顿开: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2) 下塞上聋: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3) 挨山塞海: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4) 拔本塞原:①比喻背弃根本。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亦作“拔本塞源”。

  5)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6) 闭门塞窦: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7) 闭门塞户: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8) 闭明塞聪: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9) 闭目塞聪:聪:听觉敏锐,这里指听觉。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10) 闭目塞耳: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11) 闭目塞听: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12) 蔽聪塞明: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13) 蔽明塞聪: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14) 波罗塞戏:即双陆。古代游戏,二人相博,类似下棋。

  15) 充天塞地:指整个宇宙。

5小时前

6

爱情的世界 2星

共回答了250个问题 评论

答案薪火相传,塞翁失马

3小时前

4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