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花街的由来和寓意

寒咱惹不起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僾所僾 1星

共回答了113个问题采纳率:90.6% 评论

逛花市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又称“行花街”,春节期间逛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一项传统民俗,流行于珠三角以及香港、澳门等地。迎春花市一年举行一次,每年由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以喜庆热烈的气氛、祥和美好的寓意受到群众喜爱。花市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当时广州芳村的花棣(今花地)已成为花木产区。迎春花市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逛花街的由来

  在繁浩的中华古史典籍,雅称牡丹城的洛和城的昆明,均以花事兴盛着称于世。但广州作为美丽的南方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异邦的奇花异草最早移入广州,使得这里草香花韵故事,百代罕有匹敌。尤其是“行花街”作为全独一无二的传统民俗,自古名扬四海,饮誉五洲。因为花能代表无数的好意头,广东人尤其相信“意头”,所以过年一定要把“意头”这个东西搞得淋漓尽致。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如意吉祥,完美地配合了当地人们的这种心态和需要。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以外,更已经成为广东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

逛花街的由来

       广州大规模的除夕花市定型于1920年以后,与从前的花市有所不同,年宵花市只限在过年前的几天摆卖,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架布置,年一凌晨准时拆架。届时搭起了一排排展卖鲜花鲜果及年宵用品的竹棚,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海如。花市的主要街道会提前一个星期通管制,在路中间搭竹棚架供摆花之用。层层花架沿街伸展,望不到,花还没有架已经势非凡,宛如一条巨龙盘踞于街道中间。所有的主要出入还会立起巨大的牌坊,灯火辉煌、雄伟壮观。

逛花街的由来

  近几年,“除夕花市”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形式和内容。来逛花市的也从普通市民发展到外来工、在穗外,花市为外来务工员和外在广州的“旅游景点”与此同时,越秀公园、广州文化公园、烈士陵园、流花湖公园、荔湾湖公园等广州各大主要公园,也都举办迎花会和菊花展。昔花农的队列中出现了学生、外来工、商家、工的影;花架也由往年传统的桃花、柑桔、仙、菊花到现在的蝴蝶兰、猪笼草、五代同堂、郁金香、富贵鸟以及各种培花卉,还有全和世界各地的奇花异果;花市的摊位除了摆买各种花果外,也多了各式应节饰物、动漫产品和注入了现代科技元素。

2小时前

27

胡子大咖 2星

共回答了248个问题 评论

在珠江三角洲,人们在除夕夜有逛花街的习俗。逛花街俗称“行花街”,又称“游花市”、“行大运”,其起源朝代已无可考究。花市举行的日期,固定在春节的前三天,即从年廿八到除夕夜,于正月初一凌晨结束。

逛花街也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寄愿,比如说在花街买红桃,是取谐音“鸿图”,寓示大展鸿图;买金桔,是取谐音“今吉”,寓示吉祥如意,大吉大利。同时,除夕行花街,有“卖懒倡勤”之意,有童谣就唱道:“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

而在佛山,逛花街这一习俗更是备受喜爱。据专家考证,逛花街在佛山是起源于明朝,而文字记载则说是形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佛山初以升平街、豆豉巷为花市,后在升平路、筷子路摆设,又移至莲花路、福贤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花市就移到福禄路。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又移至体育路、新普澜路。而2008年就移到现在的位置--文华路。

佛山人素有爱花、种花、赏花的习惯。家家户户的阳台都会种上几盆花。而但凡到新年岁首,赏花之风更是大兴。因此,佛山人在过年时必会逛花街,购买年花。并且,不论店铺或家居,也必定会在显眼位放置一盆大桔或四季桔,在养眼的同时也取大吉大利之意。在逛花街之时,更多有捧住新买的桃花、银柳、百合、菊花

1小时前

17

猜你心思 3星

共回答了32个问题 评论

旧时花市于春节前三日举行,因除夕所有物品降价出售,因此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游人买到鲜花(大多是以桃花、水仙、小柑橘树为主)寓示大吉大利、大展宏图。

22小时前

1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