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侯爵是什么级别

遮不住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曲解脫 4星

共回答了470个问题采纳率:96.6% 评论

外戚封爵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并无封邑。

14小时前

15

我昏昏欲睡 3星

共回答了335个问题 评论

明朝时期的爵位等级制度划分的相当麻烦,在其他朝代,爵位的设定,往往就将爵位位划分为公侯伯子男爵就完了,但是因为这个分封的缺点,造成过很多不好影响,为了避免重蹈前朝的负责,所以明朝吸取进步,对爵位进行了很大的改革。

首先,将爵位继承者的身份做出了划分,分为宗氏爵位、外戚爵位。这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靠姓氏得来的,一种是通过立功得来的。古人特别讲究姓氏,认为兄弟靠得住,而忠诚靠不住。所以往往封了很多同姓王。但是为了对这些同姓王有所制衡,这类爵位,一般没有什么权力,只有一个虚名。

针对于宗氏的爵位设定,与普通的爵位有区别。对于宗氏,设立嫡长子为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者。其他皇子则作为亲王,亲王的位置是可以传承的。所以在亲王的下面又设立了郡王,以及各种将军等爵位。采用的方法都是长子继承,然后其他儿子选择降级继承爵位。就这样以此类推,但是这些诸侯王虽然很多,但并没有什么权力,都是属于摆设的存在,只是有一个名头。

12小时前

18

帉沬杺 3星

共回答了318个问题 评论

首先,侯不是官位而是爵位,然后不同的朝代侯代表的等级也不一样。

比如在汉朝,爵分二十等,侯是最高的二十等。次一些的比如十八等关内侯,十七等关外侯等等。

曹魏则是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侯排在第三的位置上。之后的晋朝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复杂了一些。

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地位就更低一些。

宋朝和唐朝差不多,同时代的辽应该差不多。

到了元朝,基本上国公往下的爵位都封烂了,不值钱。

明朝的爵位,宗室和功臣分的相对开一些,公、侯、伯三等专授功臣。不过明朝宗室那些镇国将军这类的爵位反倒是有品级,比如刚才的镇国将军就是从一品,往下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从二品等等。

9小时前

31

早知现在 1星

共回答了1个问题 评论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与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侯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法国Marquis、英国Marquess、德国Markgraf等)。

5小时前

10

小疯范 3星

共回答了348个问题 评论

侯爵等同于是王爷级别,挂个闲职,俸禄很高,但是没有实权。

1小时前

39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