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生物都是有害的物种吗

清风扶墙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回忆不淡 2星

共回答了228个问题采纳率:99.6% 评论

提到外来物种,很多人想到的往往是鳄龟、小龙虾、水葫芦等等。这些外来物种被随意放到野外后,如若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在国内外都有惨痛的教训,澳大利亚的兔子泛滥、美国的亚洲鲤鱼泛滥、中国的水葫芦是比较典型的。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将24只兔子带到澳大利亚并放养在他的领地上,就此拉开了持续100多年的人兔大战序幕。澳大利亚的牧场上青草丰盛,同时几乎找不到天敌的踪影,并且土地非常适合兔子打洞。兔子们就在这片天堂里肆意繁衍起来,在上个世纪20年代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估计就超过了100亿只。兔子的泛滥使得澳大利亚的农牧业遭受重创,澳洲特有的很多珍稀野生动物也因此灭绝或濒临灭绝。人们想了各种方法,和兔子的大战也持续了100多年,可由于兔子的繁殖能力实在是太强,兔子的泛滥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其实外来物种并不一定都会对当地的生态产生破坏,也有很多外来物种保护了当地的生态,或者为当地居民直接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这要看如何定义外来物种,如果“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那么外来的物种很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如果是广义上的外来,当地本来没有,被有意或无意带来的物种,有很多可以造福人类。

比如苹果并非原产于中国,玉米也并非原产于中国,从广义上看它们也是外来物种。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虽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一般不会有人将此列为外来物种入侵。

澳大利亚为了解决兔子泛滥问题,曾引进狐狸去吃兔子,引进后发现狐狸更爱吃行动缓慢的有袋类动物,这项计划以失败告终。不过澳大利亚对另一物种的引进算是比较成功,那就是屎壳郎。

澳大利亚牧场上有各种牲畜留下的大量粪便,粪便的堆积会污染水源、增加蚊蝇数量、释放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澳大利亚当地的屎壳郎对牧场上的牛粪(哦,澳大利亚的牛也是从欧洲过去的外来物种)并不感冒,于是澳大利亚引进了喜欢牛粪的屎壳郎。屎壳郎被引进后,澳大利亚牧场上的环境有了有效的改善。看到屎壳郎在澳大利亚做出的贡献,新西兰也在其后引进了一批屎壳郎改善其环境。

1小时前

46

细柳萦 3星

共回答了322个问题 评论

外来生物不是所有的都有害。

外来生物分类为:迁移、入侵、引入等。可根据不同的外来方式进行分类,当然作用也就不一样了。

例如:澳大利亚放牧业是很发达的,由于过度放牧,引起的牧场粪便堆积,这一度引发了大的灾难。澳大利亚引进中国生物羌螂(推屎爬),在羌螂的帮助下奥大利亚解决了这个不是灾难的灾难。这个倒不一定!主要看外来物种会不会影响现有物种的生存!如果存在竞争,导致原有物种生长繁殖受抑制或者死亡,则可以说这个外来物种是有害物种! 有意无意地,在过去的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地将物种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事实上,许多我们司空见惯的,被认为是自然一部分的物种,却是外来物种。比如说蜜蜂吧,几乎三分之一的美联邦州政府将它列为他们的本土昆虫,然而蜜蜂却是在17世纪由欧洲传入北美大陆的。 博物学家早就意识到了这种物种全球化进程,但是对外来物种的广泛研究却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才展开。在过去的岁月里,关于外来物种,生物学家的观点变得简单而明确:所有的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它们被当作侵入者、外星人、外来异族,甚至是被当作了“生物污染”。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外来物种是构成对本地物种灭绝的最大威胁之一,仅次于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毫无疑问,一些外来物种带来了巨大破坏。例如,在二十世纪中期被引入关岛的棕色树蛇,导致了岛上绝大部分原生鸟类的灭绝。其他的许多栖息在岛屿和湖泊中的物种,也因为食肉类物种的入侵而濒临灭绝。全球每年由外来物种带来的,在农业、林木、渔业和航运方面的损失,估计超过了1000亿美元。许多最令人关注的人类疾病是由于病毒的跨界入侵而引起的,比如说SARS、西尼罗病毒、埃博拉病毒、H1N1流感病毒和HIV病毒。 然而,你可能感到奇怪,只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外来物种是有害的。相对来说,大多数外来物种都是良性的;一些物种,比如蜜蜂,甚至还对人类很有益处。 尽管如此,许多人坚持这样的观点,认为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很多人从本质上认为本地物种比外来物种更有益。许多土地管理和生态学家也持有这样的观点。 如果大多数外来物种并不是有害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接受这样的本土主义泛论呢?我认为可以作这样的两种解释。第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生物学家们关于外来物种的论断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第二,是一些我们作为人类所共享的基因素使然。 一些人类学家说欲将万物归类的渴望似乎是人类的本性,因为我们渴求一种秩序感。同样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天生地喜欢划定一种集体的界线,并将外在世界视为一种威胁。我们不放过任何机会,划清本地疆域、本地种族、本地宗教和本地团队,而将除此一切的事物视作敌人。这种对身份的辨别延伸到了自然界。大多数镇、州和省将一种动物或植物物种作他们自己所特有的, 并冠之以国鸟、洲花的称号。鉴于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就不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人们,包括生态学家会对本地物种情有独钟。 我们要与时俱进。科学定律的开端往往只是源于一些朴实而简单的想法。然而随着学科领域的进一步成熟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学科研究领域的复杂性,他们需要找到一些更加细致入微的切入点。这些就是入侵生物学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一些入侵生物学家质疑那些所选择的,用来描述外来生物的语言。并认为对他们的结论有时更多的是偏见而不是真正的科学。另一些人则批评那些不科学的,对于本地物种所持有的特殊偏好。他们认为外来物种并不代表一种单独的类别,不论从进化层面、生物地理方面还是生态环境层面来说。其他人则指出,那些认为外来物种对当地物种威胁仅次于栖息地破坏的论调,是存在缺陷与不足的。事实上,除了岛屿与湖泊等特殊环境外,只有极个别的例子表明外来物种会引起本地物种的灭绝。 尽管有了这样令人信服的事实,许多入侵生物学专家依旧很难抛弃本地物种主义观念。如果观念中掺杂着过多夸大的成分,它们将招致原本出于好意却及其错误的决定,比如将稀缺资源花费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工程上。一切由外来物种引起的破坏将会有据可查。我们没有必要来加深固有的观念。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世界生物多样性正在实现全球化。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外星人、外来物种或者是生物污染,但事实是,它们已然成为了我们的新邻居。抵制变革对于人类来说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当变革来得迅速而深刻,如同文化与生物的全球化一样。在某些情况下,经济实体、社会和生态遭到了破坏。当危害很严重的时候,社会需要调动人力、财政资源,作出迅速且有效的回应。 但是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分清楚单纯的变化与危害,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有限人力与财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作为科学家,应该确保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易懂的、有趣和有意义的,而不是与科学相悖。只要破坏是真实存在的,一切笼统的概括、夸大、煽动性语言的使用或者是数据的歪曲,以此来引起公众的关注,这些对于我们都是没有必要的。

随着各国卫生检疫和动植物检疫制度的完善,由外来生物入侵的引发有害事件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包括旅行者携带生物入境都是不允许的,在引进外来生物时都有专门的检疫场所进行一定时间的检疫隔离,以观察是否对人类和本土物种有害。因此人们有理由可以更放心。

21小时前

41

是我太笨了 2星

共回答了7个问题 评论

生物入侵现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这里面涉及到的很多概念,包括外来物种。外来物种从科学上讲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如果原来不属于这个生态系统,它是被引入进来就叫做外来生物。这里面有一个外来入侵物种,所谓入侵就是特指那些有害的,就是有益的物种我们需要它,不叫入侵。因为入侵,侵略都不是有好处的,对人类健康、农业、生物多样性有害的物种叫做入侵物种。入侵物种从原产地的扩散,传播,以致导致新的生态系统里的危害整个爆发的过程叫做生物入侵。现在有几个数字,农业部调查的主要外来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影响,这个数字是每年造成的损失有500多亿这样的数字。国家环保总局现在的环保部也做过评估,每年外来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大概是1000多个亿人民币,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以上,这跟其他国家的情况差不多。像美国也是,外来生物造成的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是受害最重的国家之一。方法很多,首先从源头上考虑,因为传入的途径主要是人为方式。国家各部委,比如说海关,国家质检总局他们就管这一块,防治外来生物通过人为方式带入国内。这一块有国内的检疫,主要是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做这一块。国门有一道防线,国内有一道防线。 一旦发生有害生物,各个地方都有保护部门进行检疫,他们都要管辖这些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有这样一套体系。从自然保护的角度也好,是我们的环保部做这一块,从保护区,各地生态的需要,他们有什么样的规定。有什么东西要引进来,有什么东西要进行评估,将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都做了一些这样的准备。

18小时前

28

现实的荒谬 3星

共回答了317个问题 评论

第一点如果外来物种皆有害,显然你会少了很多口福。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了物种的迁徙,也促进了很多物种的迁徙。有很多成功地引进地物种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但是对一个环境来说新物种是存在着诸多未知因素,就这一点来说引入物种必须慎之又慎是没错的。第二点迁徙的动物很多,这种有迁徙习性的动物对很多地方来说也可以算是临时的外来物种,显然对于这个生物系统它们是无害的。而由于环境变化物种的迁徙也是生物进化的原因。就外来物种来说在缺少天敌的以及其他原因导致过度繁殖或者其他破坏因素对原有的生物系统造成了破坏的情况下才是物种入侵。

14小时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