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故事简介

小明好短 3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亲的浮夸 2星

共回答了216个问题采纳率:93.7% 评论

乐不思蜀故事:

  公元263年,蜀国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后,被魏元帝封了个无实权的“安乐公”,并命他迁居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魏国的实际掌权人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便宴请他来府上做客。席间,司马昭故意安排了蜀国歌舞看是否会引起刘禅的思乡之情。没想到,刘禅看了表演竟然无动于衷,甚至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话。司马昭见此情景不禁感叹此人糊涂至极。司马昭试探之事被刘禅的随侍郤正知道后,便教他如何回答司马昭的问题。不久,司马昭又来问刘禅时,刘禅把郤正的话原封不动搬来回答。司马昭听出是郤正所教,反问刘禅怎么回事。刘禅并没反驳而是大方承认,惹得众人嘲笑。这次之后,司马昭认为刘禅是真的蠢,再也没有为难他。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乐不思蜀,现今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22小时前

21

罙愛那麽疼 2星

共回答了280个问题 评论

每每读到三国故事之乐不思蜀,我就潸然泪下,可叹刘备,可叹诸葛亮。叱咤风云几十年,刘备的雄才大略没能传授予儿子阿斗

阿斗即刘禅,蜀汉最无能的亡国之君,被俘获之后,曹魏当时掌权者司马昭不放心阿斗,一次设宴,并让舞者跳蜀汉地方的舞蹈,问阿斗 公在魏,可思蜀否?阿斗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看着舞蹈竟入了迷,回答道,不思

这就是乐不思蜀的由来

21小时前

21

重视这段情 4星

共回答了487个问题 评论

简介:三国时期,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

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

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

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

18小时前

45

总是想很久 3星

共回答了37个问题 评论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14小时前

7

学渣代言人 4星

共回答了434个问题 评论

司马昭问安乐公:“思蜀否?”安乐公:“此间乐,不思蜀也。”

9小时前

31

永远太悠远 3星

共回答了381个问题 评论

公元263年,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惊慌不已的刘禅为了保命,便光着上身、反绑双臂,叫手下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

刘禅投降以后,魏王为了笼络人心,封他一个食俸禄却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

有一次,他请刘禅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3小时前

33

兮愛你無悔 1星

共回答了121个问题 评论

 公元263年,蜀国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后,被魏元帝封了个无实权的“安乐公”,并命他迁居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魏国的实际掌权人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便宴请他来府上做客。席间,司马昭故意安排了蜀国歌舞看是否会引起刘禅的思乡之情。没想到,刘禅看了表演竟然无动于衷,甚至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话。司马昭见此情景不禁感叹此人糊涂至极。司马昭试探之事被刘禅的随侍郤正知道后,便教他如何回答司马昭的问题。不久,司马昭又来问刘禅时,刘禅把郤正的话原封不动搬来回答。司马昭听出是郤正所教,反问刘禅怎么回事。刘禅并没反驳而是大方承认,惹得众人嘲笑。这次之后,司马昭认为刘禅是真的蠢,再也没有为难他。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乐不思蜀,现今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24小时前

15

修炼成精 3星

共回答了306个问题 评论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后,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蜀国。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即使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也不能成器。诸葛亮南征北战,到死也没能光复汉室。蜀国有才能的大臣和大将相继死去,公元263年,蜀国就被曹魏所灭。刘禅举国投降,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毫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软禁在当时魏国京都许昌。 其实魏王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司马昭野心很大,一直想篡位,而且做的非常明显,所以就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想看刘禅的反应,好借故杀了刘禅,刘禅的随从想到了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都非常难过。司马昭就问刘禅:“怎么样在这里生活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其实刘禅很聪明,知道司马昭的意图,于是刘禅就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就是说:在这里生活的很好,很快乐,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16小时前

8

诸神的苹果 4星

共回答了471个问题 评论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人多认为刘禅乐而忘本,无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异议,如《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的作者罗开玉和谢辉认为,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这一表演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表现如出一辙而更精彩

7小时前

3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