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值得看吗

二寸季光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怪咖冰點 4星

共回答了400个问题采纳率:97.7% 评论

记得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初中,那会只觉得片中女主角很美,有些赤裸的镜头也会让我面红耳赤,不过这部电影到底算不算是一部情色电影呢?

再等长大了点,又看了一次这部电影,我想这部电影只是简单凄美的爱情故事吧,就像《山楂树之恋》。

小时候看这部电影,会被里面一些少儿不宜的镜头吸引,只为了满足自己刚刚懵懂的性意识,在后来看这部电影时,觉得这是部可以让人长久回味的电影,甚至会让你去看第二遍,我一般看电影只看一遍。我喜欢那种不求甚解的感觉,可以让人细细品味,什么东西一旦弄得清清楚楚,就再也没意思了。

一部好的电影,并不需要多宏大的场面,多深刻的主题,多感人的故事,凡事带着预定的主题思想的电影,我一般是懒得看的,因为我不想被别人灌输思想,我不想接受别人的说教。一部好的电影,只需要真实的呈现生活,呈现人性即可。真实的东西最能感动人,最能吸引人,最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所以说,这部电影绝对是值得一看,且需要慢慢品尝的一部电影。

21小时前

29

霸气男士 2星

共回答了76个问题 评论

值得一看,故事是从一个叫雷纳多的13岁男孩的视角来叙述的,女主玛莲娜是由意大利国宝级女演员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地点是二战时期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玛莲娜的父亲是一个耳聋的教师,她的丈夫是一名军人,由于战事的原因留下玛莲娜孤身一人,她的风情万种和容貌气质引人遐想,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岛上男人,连13岁雷纳多也被她的美深深迷住,因此招来女人们对她的嫉妒和咒骂,她的父亲也经常受到学生的言语侮辱。
在故事的一开始男人们还只是敢在言语和小动作上占占玛莲娜的便宜,玛莲娜也只能默默承受。
但这一切在玛莲娜收到丈夫的死讯后变得不一样了,丈夫的离去使她悲痛万分,男人们趁此机会对她不断地骚扰,女人们用更加恶毒的流言攻击她,污蔑她是个荡妇,孤身一人的玛莲娜越来越难以生存,连吃穿用度都没人卖给她再一次的打击则是父亲的死亡,流言使这位无辜的老人也离开了人世,为了生存,万般无奈的玛莲娜只能出卖自己的美色,甚至成为了德国人的高级军妓。
事态在战争结束后发展到了最严重的地步,情绪激动的女人们把玛莲娜把衣衫不整的玛莲娜拉到大街上,撕扯她的衣服,减掉她的头发,对其进行殴打,男人们默默旁观,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她,雷纳多也只能在心中默默悲痛,后来玛莲娜离开了这个让人绝望的镇子,坐上了通往远方的火车。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丈夫最后竟然回来了,他回到他的家发现家里已经变成了收容所似的地方,像镇上的人询问玛莲娜也无人知晓,这时善良的雷纳多偷偷写信告诉玛莲娜的丈夫她的下落,并向他解释了事情的原委,随后丈夫也离开了小岛,电影的最后,罗纳多有了自己的女朋友,玛莲娜和她的丈夫又回到了这个小岛。
再见到玛莲娜镇上的女人不知是出于愧疚还是其他什么,对她的态度好了许多,在买东西时对她友好的问候,送她衣服,她也并没有拒绝别人不知是真还是假的好意,微微一笑表示感谢。
让人不禁感叹:相逢一笑泯恩仇,故事以男主的内心独白结束,总得来说全剧还是值得一看的。

19小时前

33

瞅你那熊样 1星

共回答了176个问题 评论

我是小泥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看完《洗西里的美丽传说》我的感受,豆瓣确实名不虚传,这样的电影给高分的确实至名归,称得上一部佳作。但是,我不敢苟同的是这部电影被贴上了情色的标签。什么叫情色,王晶的《鸭王》那样的片子才是情色,情节低俗,博人眼球。并非诋毁王晶,任何片子都有自己的市场,都有自己的意义。我在这里只是说明下什么片子该叫做情色的片子。

言归正传,我觉得这部片子最大的手法就是反讽,有露骨的片段,但绝对不是用这些片段来作为卖点,相反,正是用此反映人性的天然与丑陋,这部片子通篇讽刺人性的弱点,当然只看出写青春荷尔蒙的也不枉你来这世上一遭。

闲话少叙,切入正题。在写作上我不懂什么手法就稍微分析一下吧。

故事发生在一个不算富裕但是却热闹非凡的小镇。法西斯当权,狂热而激进。人民拥戴,愚蠢吗?一点也不。这就是本电影最大特点,还原真实的人性,不带政治色彩。百姓不是政客,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要有政治寓意。能让他们安居乐业的就是好的政府。

很矛盾啊,姜文的《鬼子来了》为啥不让过,因为刚开始鬼子给小孩糖了,是真的给了,而且鬼子竟然和村民和睦相处,花屋落到村民手里,村民竟然怕事,不敢杀鬼子。最后鬼子竟然信守承诺,给了村民粮食。

这对吗?不对啊,请参考抗日神剧,村民应该个个是武功高强的隐士,手撕鬼子,是吧,这样才能过。这才是真实的老百姓,胆小怕事,注意,不是中国老百姓,是所有老百姓。

前几天我看一段视频,说是有个日本老兵来华忏悔,说是忏悔,看那神情,就是故地重游,遥想当年英姿的。咱们中国的标语呢?热烈欢迎,中国人前呼后拥,左一个老人家小心点,右一个老人家我搀着你。奴颜婢膝之神态令人作呕。还不如姜文电影里呢。

又扯远了,以上就为了说明,老百姓就这样,淳朴,当然也有可恶,下面就讲。

男主,青春懵懂,渴望合群,由得到了一辆几乎崭新的自行车就急于跑去参加小伙伴的“组织”不难看出。入伙的第一件事就是一直贯穿全文的线索,美丽而又性感的女主入场,女主跃入男主眼睛的时候,男主的生理反应才第一次明明白白告诉男主自己是一个男人。由刚开始的骑车尾随,到后来的夜晚偷窥,再发展到买同款留声机影碟,偷内衣意淫撼天动地,吵醒父母。不得不说作者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那种对爱的渴望与对性的微妙感觉体现的淋漓尽致,青春之情就是如此(注意,这里用的是情,不是爱,二者有很大区别)。

如果说本电影里面的还尚存一丝温暖,那就是在男主身上了。但这力量微乎其微,从电影我们可以感受出男主弱小,懦弱。接下来说群众这一角色。先说男主入得团伙。整天无所事事,语言轻薄低俗,戏耍耳聋教授。中伤女主谣言的传播者。对女主悲惨结局的推动者;一众女性,朴素的劳动人民,却也是谣言的传播者与产生者之一,由最初的批判女主的另类,低俗到后来的传播谣言,中伤女主,生活上的孤立,精神上施压。

比如,不卖给女主食物。牙医去骚扰女主,反而女主被牙医的老婆告上法庭。律师想要迎娶女主,却被其母亲称之为荡妇,会毁了牙医父亲的一世英名。这一切只是因为女主生的美丽,打扮的美艳,在女性中是如此的突出与与众不同。一众女性因为丈夫们被迷得神魂颠倒而因妒生恨。
当女主的美丽不再那么出众的时候,一众女性的威胁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些许愧疚、怜悯、同情,见面报之以微笑,仿佛从来不曾发生过以前的事情。这个群体是矛盾的,她们善良但又有很强的嫉妒心,柔弱但动起手来毫无分寸。甚至她们自己也不知道她们内心的阴暗面有多么可怕。

再说说一众男性,他们的内心相对而言则更加单纯,不那么复杂,因为阴暗远大于善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在女主丈夫死讯传来之前,他们还是有所顾忌的,传说“女主这么漂亮,正当年纪,独守空房,肯定有一个情人”,各人津津乐道,相顾莞尔。

不可否认,他们还是有一点要强于男主的,那就是他们都有能力帮助女主,所以他们没有停留在意淫阶段,而是直接付诸行动,达到了愿望。但是他们也不是一味色迷心窍,他们还是理性的,因为在女性们当街暴揍女主的时候,他们一致的选择了沉默,放任了自己妻子的行为。他们的勇敢跟男主的勇敢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具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而是那强烈的占有欲驱使他们这么做。最后当女主回归的时候,他们感到的是惊奇,没有了色眯眯的表情,因为女主已经美人迟暮,不再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女主的丈夫已经回来,他们不敢那么肆无忌惮了。

色胆包天但又胆小如鼠,只会趁火打劫的丑陋人性揭露无疑。

接下来说女主的丈夫,一个完完全全的可怜人,拥有美娇娘,夫妻生活确名存实亡。战争致使他残疾与颠沛流离,换来的却是一时的口头表扬与一世的遗忘。费劲千辛万苦回来却被告知还不如死在战场。人去楼空,流离失所,受尽侮辱也没有人愿意告知真相。没有任何战后待遇,留给他的只有满心的彷徨。

他怎样找到妻子与妻子相遇之后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却看到在一年后他表情坚毅案首阔步的挽着妻子的手回到了故乡。这对于他需要怎样的勇气,接受妻子的种种过往又需要怎样的胸襟,而他又是以怎样的魄力说服妻子同他回到那个地狱般的地方,这份真挚可见一斑。

他的存在在片中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是足以起到对最后剧情扭转乾坤的作用。他就是女主重新做人的希望。这在文中凸显的真情可贵,与那些男人的淫情形成鲜明对比。

好了,到了我们又爱又恨的女主了。怎么说呢,片头女主刚一上场,真的有种明艳不可方物的感觉。就是那种让人想入非非的感觉。丝袜,高跟鞋,低胸裙,迈着高贵的步伐,目不斜视,那叫一个鹤立鸡群。

从看影片可以看出,女主其实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应该也没有什么正经工作。整天就知道梳妆打扮,招摇过市,难免惹人非议。电影里面说生的太美也是罪过,我却认为生的太美而又无所事事才会把自己推向深渊。

随后,士官在夜间两次来访女主都没有拒绝并且相约下次见面可以看出女主是有心续弦的,并非要守寡。这在一般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是个风情万种的美丽寡妇,这就有问题了。众人那种八卦、唯恐天下不乱的精神又出来作怪了。心上人没找上,惹上了官司。女主这时还是高贵,理性,找到了最好的律师,但没有了生活来源的她还是渴望能发掘律师的同情心,结局可想而知,律师费用不够,又没有什么可以出卖的一技之长,反抗也是徒劳。她就这么被律师霸占了,有了第一次,当然第二次,第三次也会有。

女主本想重新开始生活,剪了短发,但是命运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饥饿又在折磨着她,送食物官员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她没有再一味反抗,而是开始默许了这一行为,她认命了,这是沉沦的开始。

第二天,她有了短发,但却是红色的,在大街上吸烟,所有男人都来递火。这一巧妙镜头就显示了她彻底放弃了底线。果然,在以后的日子,她与另一个妓女跟德国人打得火热,整日出入花柳巷。女主的整个道德底线败给了食物,就这一日三餐,让一个高贵的女人万劫不复。最后,女主回来了,因为丈夫的缘故,她重燃了生活的希望,妓女从良。但回来了却是那么不自然,那么尴尬,好像犯错的依然是自己。最后得到了男主的祝福,心里也应该有了一丝慰藉。
影片从头至尾都在揭露底层小人物的劣性,人之所以平时看不出来,那是因为还没有强弱悬殊到一定程度,当到达了这个程度,文质彬彬的日本人就会变成了鬼子。影片真实又让人唏嘘不已,引人深思。

16小时前

4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