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简述京剧的发展脉络

帝雅家族 1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露出笑臉 2星

共回答了8个问题采纳率:96.7% 评论

清朝乾隆年间,徽剧的三庆班被邀请上京城汇演。正是这契机,使得原本偏安一隅的徽剧,有了机会进入京城,而且一炮走红。三庆班在京城的成功,让其他更多的徽剧戏班前赴后继地拥入京城。在这众多的徽班中,最为出名的有四个,分别是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合称“四大徽班”。

后人把“四大徽班”进京作为了京剧诞生的标志。

虽然说,徽班在京城戏曲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他们毕竟仍是徽剧,并非现在所说的京剧。从徽剧到京剧的演变过程中,还有另一个剧种的加入,那就是“汉剧”。

由此,京剧便诞生并进入黄金时代了。

12小时前

45

你欠我情债 3星

共回答了388个问题 评论

诞生:清代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孕育期:徽秦合流,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形成期: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成熟期:1883年至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

鼎盛期: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

11小时前

1

勇敢往前看 4星

共回答了405个问题 评论

从金元杂剧到明清传奇;从昆(曲)弋(阳腔)繁荣到四大徽班进京;从京剧诞生到成为“国粹”走进黄金时代,二百年的京剧史里产生了。

中国戏曲历经八百余年,传承悠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里产生了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大师。以富连成为代表的众多戏曲科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演员,支撑着近百年京剧艺术殿堂。星罗棋布的戏楼剧场提供了京剧繁荣的舞台,精良独特的器乐、道具、戏装行业为京剧演出增色生辉。

8小时前

27

偷走几分美 1星

共回答了117个问题 评论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京剧主要是以唱、念、做、打为表现形式,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4小时前

31

潇洒小青年 2星

共回答了232个问题 评论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

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21小时前

24

几多顾盼 3星

共回答了343个问题 评论

京剧从形成发展至今,历经近二百年,大致可以划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徽班进京,演化形成京剧。

第二阶段,京剧出现第一个鼎盛期,进入宫廷,被上层贵族视为显术。

第三阶段,梅兰芳的“古典唯美主义”表演,在菊坛大放光芒。

第四阶段,新中国建立,新的文艺思想对京剧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时代要求文学艺术反映现代生活,歌颂英雄和崇高精神境界。

15小时前

39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