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制冰

碧文宣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丛毛蛐 1星

共回答了107个问题采纳率:90.7% 评论

第一种:硝石制冰法

硝石制冰法,最早见于唐代。

前文讲过,唐代人口剧增,存冰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夏日需要,因此,就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增加冰块的数量。

而当时的人们在开采火药的过程中,无意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迅速且大量吸收水中的热量,还能让水结成冰,因此,就有了硝石制冰法。

这种方式,是利用硝石吸收热量的原理,硝石又称硝酸钾,其外观为白色,特性是喜欢呆在低温之处,常在温度较低的墙角存在,因此也被称为“墙霜”。

第二种:热水制冰法

热水制冰法,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但在古代确实存在。

西汉时期,有一本涉及到物理、化学的重要文献,名字叫做《淮南万毕术》,其作者是淮南王刘安(刘邦之孙)。

在这本书里,就记载了一种“热水制冰”的办法。

“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淮南万毕术》

其大意就是,取来一些烧开的热水,将其放进陶器之中,然后用丝织品把其进行密封,随后再将这个装有沸水的陶罐放置在深井之中,三天后就可能得到冰块。

所以,通过古人制冰的各种办法就能看出,我们的老祖先在智慧上不次于现代人,他们能在没有现代化设施的情况下,研究出硝石制冰法和沸水制冰法,同时还有各式各样的藏冰方式,这就足以说明,古人的智慧着实不容小觑。

9小时前

1

感情清澈 1星

共回答了194个问题 评论

古代制冰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冰窖藏冰,另一种是硝石制冰。前者顾名思义就是在每年冬天最寒冷的时候,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冰块,并将其打磨成四四方方的形状以便于保存。打磨好之后就将冰块运到冰窖中码放整齐,等到夏天的时候再取冰使用。不过冰窖建造耗资大,所以一般都只有宫廷和部分官府才有建设,民间虽然也有冰窖,不过大多是当地豪绅建造的商用冰窖。

第二种方法硝石制冰,在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了大量硝石,并发现硝石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水温降低,甚至结冰,不过这种方法一般运用在民间,因为宫廷中用冰量一般都较大,用硝石制冰明显不合算。而且硝石还有一种来源,在低温的墙下通常会发现它覆盖在地面和墙脚,并且颜色如霜,所以又称"墙霜"。

7小时前

4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