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寻隐者不遇》谁写的 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事不过三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情殇花影 3星

共回答了357个问题采纳率:99.7% 评论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其诗如下: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该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

读完这首诗,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即在读者的面前展现。

虽然这首诗对提倡出世的隐者生活加以美化,在今天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但是在艺术上却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诗中:

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多半是失意的知识分子。

童子~在这里指的是隐者的弟子。

言~指的是童子的回答。

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由于山高云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贾岛(779~843) 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早年为僧,以诗投韩愈,得到赏识,并与孟郊、张籍等人以诗会友,始诗名初显。经友人劝导,还俗以求达仕途。(看来求官求名求利乃世俗人等之欲望,连出家人也经不起诱惑)。但是屡应进士试不第。后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故有贾长江之称。

贾岛的诗以五言律诗为主,多写潦倒困顿、求仕不遇的苦闷,以及晨钟暮鼓,残月斜阳,孤鸿寡鹄,愁猿悲鹤等凄幽景物,反映生活狭窄,感情平淡。

但是其诗作排比工整,多有佳句。锤炼字句,刻苦求奇,具有清奇苦僻的特色。

贾岛是唐代有名的”苦吟诗人”,曾自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目流"。有名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既反映了他苦吟的故事,又体现了韩愈识才,传为后世佳话。"推敲"的典故即由此而来,其苦僻的诗风,对宋代"四灵"和"江湖"派的影响很大。

因"推敲",而颇得韩愈赏识,其诗的风格与孟郊相近,所以世人有"郊寒岛瘦“的评语。

8小时前

30

错过了站 3星

共回答了325个问题 评论

古诗《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写的。全诗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诗人贾岛到深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因心情焦急,有感而作的。

这位隐者,应该是诗人贾岛仰慕的高人,他用松来隐喻隐者的风骨和傲气,用白云来隐喻隐者的高洁。全诗,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三番答问,把他想见隐者的深情和情切,以及未能遇见的惘然若失,无可奈何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我是这些回答的,不知可否通过。请老师指正。

6小时前

37

一伤疤的花 2星

共回答了91个问题 评论

本诗由诗僧贾岛所写,写于唐朝中期,以贾岛山中寻隐士友人未或而遇到孩童有感而写。贾岛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第一句为问童子,后三句为童子答话。体现了寻访不遇的焦虑以及作者的仰慕(隐者)之情。是言简意赅的佳作。

3小时前

2

共回答了个问题 评论

这是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唐朝苦吟诗人贾岛所写。

诗中隐士入深山密林采药,济世救人,脱俗绝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真隐士。所以贾岛在诗中写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

至于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为何会孤身一人来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是对其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还是他们本就是老友故人,相见只是为了浅酌两杯?就像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能饮一杯无”?其中之缘由我们不得而知。

其实贾岛也是早年出家为僧,后得唐宋八大之首的韩愈的举荐而步入仕途。但同唐朝的绝大部分诗人一样,其仕途并不顺利,官运并不亨通。所以此时中我更愿意相信此刻他是想跑来老友之处看看青松白云,吐吐苦水,互诉衷肠,排解心头的苦闷,抒缓胸中的落寞。只是不巧得好,老友并不知道他今天会造访,早早出门采药,至今未归,只能让他无限怅惘了。

依我所想,此处的隐者必定是这样一个人:白发飘飘,仙风道骨,如同闲云野鹤一般,其行踪不定,飘乎于密林之间。

另外后人都认为贾岛在用字方面下足了功夫,著名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便可见一斑。

关于访友而不遇的诗,其意境与其可比的还有皎然和尚的: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有时感慨,古人没有手机,沟通不方便,只能是凭运气偶遇了。

21小时前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