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送行和听琵琶的场面描写

依舊冷漠 2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一旦拥有 1星

共回答了15个问题采纳率:90.7% 评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4小时前

15

别跑小肥羊 4星

共回答了483个问题 评论

1、送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一开头,诗人就以富于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萧索的秋景,江 水之滨,枫叶芦苇摇动于瑟瑟的秋风之中,秋江之中,茫茫江水起伏于皎洁的明月之下。美丽而又凄清的景色,与全诗伤感悲苦的情调和谐一致,为诗歌情节的展开 和人物感情的抒发创造了浓烈的气氛。

2、听琵琶的场面描写

“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渲染出沉寂、清冷的环境气氛,借以烘托人们因沉浸于乐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态,映衬乐曲余音绕梁,曲终犹在的动人魅力。

2小时前

1

清欢寥寥 1星

共回答了178个问题 评论

《琵琶行》一开头就写主人送行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听琵琶弹奏曲终的场面描写:“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座下邻坊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1小时前

6

歆血眼 2星

共回答了88个问题 评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17小时前

9

冰星之雨 4星

共回答了429个问题 评论

琵琶行中送别的自然景象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俱是秋的标志。“枫叶”又称“霜叶”,据其秋日因霜染红而得名,杜牧便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句子.但这叶子虽红却透着秋日的清寒,因此“枫叶”常用来表达凄冷、悲伤的情感。张继《枫桥夜泊》中就有一句诗“江枫渔火对愁眠”,由此可见唐时南方江边码头常能见到枫树。而荻花更是水边特有之物,状似芦苇,秋日飞花江上,因此具有飘泊之感。

“秋瑟瑟”形容的是风吹枫叶荻花的声音,这是以声写形的妙笔,耳闻其声,秋风中枫叶簌簌欲坠,荻花飘荡飞舞之景也便历历在目了。“枫叶荻花”与“秋瑟瑟”并不构成完整的句子形态,连词、介词、动词。

都被省略,宛如挥洒自由的写意,不粘不滞,由象而生境,境生于象又超乎象。一句“枫叶荻花秋瑟瑟”遂将“天涯人”的飘泊零落衬托得更加孤苦凄凉,形象鲜明,可说是在叙事之中平添了几分画意。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12小时前

2

霸氣哫丬 1星

共回答了168个问题 评论

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6小时前

5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