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印章一般内容是什么

我愛向日葵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苩佯蓙 3星

共回答了32个问题采纳率:94.7% 评论

  国画印章一般内容是姓名、表字、别号、斋馆名、书简名、鉴藏、吉语、闲文及肖形。

  (一)姓名印

  姓名印,顾名思义,即以印主的姓名入印。它是取信之物,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书画艺术家。因为姓名印在他们的作品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一幅作品可以无款但不能少印,无印则不能称为完整作品。古今姓名印有以下几类:

  1.姓名印。姓名后面加“印”、“之印”、“印章”、“印信”,或加“章”、“之章”等。

  2.名印。名后加“印”、“之印”、“私印”,或加“章”、“印章”等。

  3.姓氏印。姓后加“氏”,也有姓前同时加地名的,如“金陵某氏”、“燕京某氏”等。

  古代传世的姓名印中还有姓加图像、肖形等形式。书画家用印比较讲究,一般在作品上根据画面需要钤盖多方姓名印,姓与名刻成对章,一朱一白。在名章后面加“书印”、“画印”、“书画印”等。

  (二)字号印

  字号是古代文人的癖好,除了有一个正式姓名外,还要给自己起几个字、号或多个别号,以示风雅。字号印起源于唐,从宋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字,即表字。字印,旧名表德印。字一般只起两字,刻成印章,后面不能加“印”、“之印”,以此与姓名印区别。号印是以号或别号入印,如苏轼有“东坡居士”印,赵孟頫有 “松雪道人”印,朱耷有“八大山人”印等。

  (三)斋馆印

  斋馆印也是文人喜用的一种形式,书画家常用它与姓名、字号印相配盖于书画作品上。目前见到最早的斋馆印,有唐代宰相李泌的“端居室”三字印,被称为斋馆印之鼻祖。到了明清,斋馆印在文人艺术家中非常盛行,至今依然不衰。斋馆印有人备不同名称的数方,但不一定有其室,大多数斋馆只是在印上。明代书画家文征明就曾说过:“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馆的名称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起,如某某斋、馆、轩、楼、阁、室、屋、堂、庐等。

  (四)鉴藏印

  鉴赏收藏印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唐太宗有“贞观”、玄宗有“开元”二字连珠印,今天在唐代御藏书画作品上即能见到,为鉴赏收藏印之起源。其后是南唐的“建业文房之印”,宋太祖的“秘阁图之印”,宋徽宗的“大观”、“政和”、“宣和”印等;文人艺术家有苏轼的“赵郡苏轼图籍”印,米芾的“米氏审定真迹”印等。元、明、清的鉴藏印更是兴盛,不计其数。

  鉴赏收藏印的内容多种多样,可概括为三类:

  1.鉴赏类。如鉴赏、清赏、心赏、珍赏、读过、曾阅、过目、曾读、过眼、眼福、经眼等。

  2.收藏类。如收藏、考藏、鉴藏、珍藏、藏书、藏画、珍玩、秘笈、珍秘、图书等。

  3.校订类。如校订、考订、审定、鉴定等。

  以上三类是较常见的内容,还有极少数用成语、吉语类入印的,如“子孙保之”、“子孙永保”,或祈愿语“某某某愿此书永无水火虫食之灾”等。

  (五)肖形印

  肖形印是印章篆刻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肖形印起源于春秋战国,其功能:一作祝告吉祥、避邪,二也可作信物之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纯图案,另一种为图案加文字。汉代以文图结合的形式居多。刻制图像内容有人物、犬、凤、朱雀、白虎、玄武、龟、蛇、击剑、格斗等。古代肖形印主要是阴刻;现代篆刻家以阳刻创作为主,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来楚生先生即是现代肖形印大师。

  (六)吉语印

  吉语印起源于春秋战国,盛行于秦汉。人们把此印佩带在身,一是作为雅玩,二是为了吉祥、避邪,寄托美好的愿望。内容一般为“敬事”、“吉祥”、“永福”、“正行”、“康宁”、“日利”、“日入千万”、“出入大吉”或用成语等。字数一二字至十几字不等。也有把吉语印作为殉葬品使用的。吉语印是闲文印的起源。

  (七)书简印

  书简印是古人钤盖在信札上的专用印,如“某某印封”、“某某启示”、“某某信印”、“某某手书”、 “某某私记”等。

18小时前

3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