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源于什么代

心的记忆 4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水中杯 2星

共回答了289个问题采纳率:99.7% 评论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小时前

22

夜裏孤獨在 5星

共回答了54个问题 评论

七夕最早起源于汉代,并逐渐开始普及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在西汉的《西京杂记》中有所记载关于七月七的风俗习惯。唐朝时期的七夕文化也得到大力推广,但最为鼎盛的是宋朝,宋朝之前一般会将这天称为“七月七,乞巧节”等。

3、相传七夕节是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有着当代“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直到今天我国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七夕的风俗习惯,而七夕节也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6小时前

29

戒掉爱 4星

共回答了426个问题 评论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13小时前

21

相伴今生 4星

共回答了455个问题 评论

七夕的流传最早来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记载。这便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所见到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节又名七巧节,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节日,相传于农历七月七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七夕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录,近年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被炒作宣传为“中国的情人节”。

9小时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