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称的风砣子是什么

琢翅狂展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含泪微笑 4星

共回答了437个问题采纳率:94.7% 评论

民间俗称的“风砣子”通常是指风铃,它是一种能够随着风的吹动发出悦耳声响的装饰品。风铃通常由多个金属管或其他材质制成,挂在房屋的檐口、门廊或者树枝上。当风吹过时,风铃便会随着风的流动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物,能够消除恶气、驱逐鬼怪,为居宅带来平安和好运。

9小时前

23

若然道别 1星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评论

风砣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乐器,又称风筝砣、风筝锤。它通常由一个小铁球和一根细绳组成,人们在放风筝的时候,将细绳上系上一个小铁球,用手拍打细绳,让小铁球不断撞击风筝线,发出清脆的声响,增加风筝的趣味性。

7小时前

11

乡间小啊 3星

共回答了314个问题 评论

民间俗称的风砣子是指风铃,一种悬挂在门廊、庭院等室外空间的装饰物件,通过风的吹动发出悦耳的铃声,具有美化环境和驱赶邪气的作用。

风铃一般由各种材料制成,如铜、陶瓷、玻璃、木头、贝壳等,造型也各异,可以是简单的铃形,也可以是复杂的动物、植物等造型。在中国民间,风铃被认为是风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驱除邪气、招财进宝、增加人的福运。

4小时前

3

枯骨红衣血 5星

共回答了51个问题 评论

民间俗称的风砣子,在我们老家叫风匣,是用来帮助做饭用的工具。有了它的帮助,灶里的火会烧的更旺,特别是那些碎的柴草,用风匣一拉一吹的 ,很快饭就熟了。所以人人都特别爱用它来帮助做饭。有句俗话说:老鼠钻风箱,受两头的气。

1小时前

6

涐会很愛伱 1星

共回答了139个问题 评论

民间俗称的风砣子是指一种用来预测天气的装置,也叫“风筝仔”、“风筝术”等。它由一个木架和一些细绳组成,通常在农村用来预测天气和风向。使用时,将风砣子放在平坦的地方,当风吹过来时,风砣子会随着风向旋转或者摆动,根据风砣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来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风砣子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气象观测工具,虽然现代气象预报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风砣子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被广泛使用。

24小时前

17

青鋒先森 1星

共回答了146个问题 评论

民间俗称的风砣子是指“荨麻诊”,俗称"风疹快","风坨 "。人 们往往认为是吹到某种风后皮肤出现的反应。

18小时前

22

饲猫症 1星

共回答了183个问题 评论

我们湖北老家叫发麻盘,又叫风屎疙瘩。(具体的字不会写,谐音)

多年前农村老家每户都养猪牛,小孩大人如果发麻盘,全身痒就到猪圈或者牛屋的拿把笤帚浑身上下扫一遍,(好像有口诀,忘记了)很神奇的事,有人竟因此不痒了。

11小时前

30

丢心去整形 4星

共回答了436个问题 评论

中国民间俗称的风砣子,是一种用来预测天气的传统器具。它通常是由一根细长的竹棒和一个小木球组成,竹棒上刻有12个代表月份的符号,木球则被绑在竹棒上方的绳子上。使用时,人们将竹棒竖立于地面或平稳的物体上,然后观察木球的运动方向和高度,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据说,当木球高悬在空中并向东北方向移动时,表示天气将会晴朗;而当木球靠近地面并向西南方向移动时,则表示天气将会阴雨。风砣子通常在农村和渔村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传统的天气预测方法。

风砣子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使用,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如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此外,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也有一定程度的使用。在这些地区,风砣子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渔业等行业中,用于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在使用风砣子的民族中,汉族是主要的,但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如苗族、壮族等也有使用风砣子的习俗。

传统的风砣子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气象观测工具,因此其准确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使用者的经验、观察的环境条件、地域差异等等。而且,由于天气变化的复杂性,单一的观测工具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测天气情况。因此,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气象预报等科学技术来获取更准确的天气信息。气象预报会采集多种气象数据,如气压、温度、湿度、风力、降雨等,通过科学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

3小时前

1

婲伈釹籽 1星

共回答了145个问题 评论

风砣子是皮肤病,风疹类的几种象风疹显疹等,我们这儿的方言也叫它范圪塔!

1天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