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眼睛为什么是黑的

無與倫吡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阿门上帝 4星

共回答了472个问题采纳率:98.7% 评论

1、熊猫天生视力差(熊科动物共同特征),黑眼圈能够遮挡阳光,减弱射入眼睛的光线,同时吸收能对眼睛造成伤害的紫外线。

夏天熊猫借助黑眼圈阻止强光照射,避免刺激眼睛,下树活动前可以看清地面情况,确认安全才下树。

冬天的白雪反射太阳光会刺激眼睛,黑眼圈可以遮挡光线,避免眼睛受刺激。

2、逃生需要,熊猫遇到危险,因为眼睛和黑眼圈同色,可以迷惑对方,只要脸向着对手,对手就会以为熊猫还在注视着自己,认为还在对峙中,不敢轻举妄动,而此时熊猫其实用眼睛看向别处,观察逃生路线,乘其不备跑掉。

3、完全区别于其他动物,独一无二的面部特征是一种保护色,告知对手它是危险的。

18小时前

48

遥遥有归期 2星

共回答了271个问题 评论

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寒冷环境。熊猫栖息在高海拔地区,往往冬季长且降雪多,如此严寒,光一身白毛是不够的。在演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视觉器官,就有了人见人爱的“黑眼圈”,同样,为确保咀嚼器官、嗅觉器官、听觉器官以及运动器官不被冻伤,其毛色由浅变深,吸收阳光,正如人们在冬季常常穿深色衣服,带深色耳套、手套、护膝的情形是一样的,起到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

另一方面,为了防卫和保护自己。熊猫的黑眼圈就像是戴上了一副深色墨镜,远看又像一对圆鼓鼓的大眼睛,而熊猫真正的眼珠是很小的,由于长期生活在深山林海密竹的隐居环境中,视觉范围有限,眼睛外面很酷的“黑眼圈”使眼睛看上去放大了无数倍,如果别的动物与它对视,看不清真正眼珠的大小,足令敌方“三思而后行”。但是这种视觉范围有限、目光短浅的能力,又使得熊猫在夜幕降临后还能活动,因为它们具有像猫一样的眼睛,在夜间对光的变化有调节能力。而通体的黑白色调,穿梭于高山森林的雪地环境中,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它们的着装成为保护色。

在漫长的冬季里,所有的动物的食物都显得稀缺,那些凶猛野兽更显捕食艰难,威胁着左邻右舍的动物,而熊猫因有了这样的衣服,受到威胁的程度就减轻许多。这种保护色再加上熊猫们的毛较粗,毛层较厚,而且毛皮表面还含有一层特殊的油脂,这诸多结构特点使得熊猫着装具有保温效果,晚上可以在雪地里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16小时前

40

最美的恋情 4星

共回答了433个问题 评论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胖胖的,非常可爱,身上的毛都是白色的,看起来很干净,眼睛如果不是黑色的,那就会是雪白雪白的一个团子,我感觉眼睛是黑色的会让人知道眼睛具体位置,现在整体感觉是个可爱的团子,让人喜欢,如果不是黑色,会让人找不到熊猫眼睛。

13小时前

33

邇偠翻兲 4星

共回答了494个问题 评论

熊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视力免受强光的伤害,大熊猫进化出了其标志性的黑眼圈,从而减少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

类似于非洲豹、老虎等动物,它们的眼睛下面会有一条黑色的印痕,那并不是它们流泪导致的,而是动物为了避免在阳光下眼睛附近因漫反射一直刺激着自己的眼睛进化而来的,同样的道理,大熊猫也是如此。

事实上,大熊猫的眼睛是非常小的,几乎没有眼白,如果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大熊猫的眼睛几乎就是一个黑点。在大熊猫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视力免受强光的伤害,大熊猫进化出了其标志性的黑眼圈,从而减少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因为黑色是吸光的,这就如同人在强光或者雪地中戴墨镜一样的道理。

9小时前

45

赋流年 2星

共回答了232个问题 评论

冰川期的森林是一个黑白的世界,黑白色有利于保证熊猫安全

  生物基因的适合度,取决于生物与外界环境的作用以及同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其中最显著的是与外界环境的协同变化。大熊猫的两次种群瓶颈都发生在气候剧烈变化的时期:第一次在更新世冰期,第二次在2万年前的最后一次冰川期。而冰川期的森林是一个黑白的世界,大熊猫们为了在冰天雪地里保护自己不受凶猛肉食动物的伤害,它们特意进化出了这样黑白相间的搭配。因为黑白相间的皮毛可以打破轮廓线,更利于隐藏和伪装,更加安全。

4小时前

2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