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50到56回人物概括

一干净的人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不需要哭泣 3星

共回答了375个问题采纳率:99.7% 评论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以儒家学者为主要人物。50到56回中,主要人物有:方苞,他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儒生,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利益,不惜与权贵斗智斗勇;方正,方苞的弟弟,性格正直,为了正义而奋斗;方文,方苞的父亲,是一个有远见的儒者,为了家族的荣誉而努力;方应,方苞的堂兄,为人忠诚正直,是方苞的得力助手;李德裕,是一个权贵,阴险狡诈,与方苞斗智斗勇;李德裕的妻子,聪明美丽,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达到目的。这些人物形象丰满,各具特色,展现了儒家学者在封建社会中的生活和斗争。

16小时前

34

那段爱情 2星

共回答了208个问题 评论

1. 儒林外史50到56回的人物概括是丰富多样的。
2. 在这几回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
例如,主角陶渊明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许多变故,从一个贫穷的书生逐渐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文人。
另外,还有一些次要人物如陶渊明的朋友、官员、家人等,他们的命运和行为也在这几回中得到了展示。
3. 这些人物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他们的各自经历和性格特点,展示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这些人物也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14小时前

4

无耻的清纯 5星

共回答了54个问题 评论

50、 凤老四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捉走万中书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老四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是秀才。在凤老四的追问下,万里才承认自己是秀才,借中书之名骗取钱财。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老四一心救人,叫秦中书活动施御史等人保举一个真的中书官衔,如此在把万中书押解回台州后,再打官司就无大碍。

51、 凤老四同府差押着万中书回台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丝客,受妓女的诱惑,被偷去二百两银子。凤老四教把船摇回去,找到了妓女,骗到了这条小船上来。剥了她的衣服,叫丝客带着衣服去找她的丈夫把银子要了回来。到台州后,凤老四叮嘱万中书在受审时,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来,万中书招办。大堂给凤老四用刑时,身怀武艺的凤老四接连崩断了三幅夹板而不招认。知府将情况上报。当时,案首苗总兵已经死在狱中,且牵连不大,就释放了万中书及凤老四。

52、凤老四到南京找朋友陈正公。陈正公借过他的银子。凤老四想把银子要回来做盘缠回家。到杭州时遇到了秦二侉子与胡尚书的八公子胡八乱子。逗留了几日。在胡八乱子家吃饭时,众人见胡八乱子脚功厉害,一脚踢断了马腿,就丛恿胡八乱子踢凤老四一脚看看,结果胡八乱子的脚趾头几乎折断。此时,陈正公与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贩丝。毛二胡子接连介绍了两笔放贷的生意给陈正公,收获颇丰,陈正公非常高兴。后来因毛二胡子自己要盘一家典当行,银子不够,陈正公主动借与他一千两。待陈正公找到那家典当行时,毛二胡子已将店面转与他人。这时,凤老爹来找陈正公,并答应帮他要回银子。他们找到毛二胡子家,凤老四徒手掀翻了他半间屋子,毛二胡子无奈,只得连本带利清还了欠银。

53、 聘娘长相娇媚,喜好结交名贵。她舅舅给她介绍国公府里徐九公子的姑表兄陈四老爷认识。见面的前一日,陈木南与徐九公子闲谈,表达了妓女地位戏子的地位高的看法。陈木南来到来宾楼,聘娘很高兴,叫他与正在和她下棋的师父下了十几盘棋,晚上同宿一处。陈木南说日后若得官做,定替她赎身。第五十五回。小说讲到这里已是尾声,从第二回到此回,已历108年了。当年那些南京的名士们有的闭门不问世事,有的老,有的死,现世正当年的,他们不讲文行出处的或失意、愚拙,或揣和逢迎。让人不由得感叹。

  但是,市井之间出了四位奇人:

 54. 一个是季遐年。无家无业,寺庙安身。以写字为生,自出格调。穿戴不修边幅,一件稀烂的直裰,一双稀烂的蒲鞋是他的标志。性情率性佯狂,藐视权贵。

  第二个王太:围棋高手,正职是卖火纸筒子的小贩。但是下棋的目的只是图个快活,不为吃喝。

  第三个名曰盖宽。画一手好画,干的是开茶馆的营生。原本是开当铺的,但是仗义疏财,伙计没良心,家频落难,妻子亡故后,带儿女开茶馆度日。看破世情,洁身自爱。

  第四个乃荆元。五十多岁,做裁缝的54.,但弹一手好琴,也极喜欢作诗。但他所为的雅事,是真性情,绝非附庸。他的话着实了得:“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这一境界除了杜少卿之辈,哪是前番诸多假名士能企及的!

  第五十六回。此回一直被称为《幽榜》。时至万历四十三年,各省水旱天灾,流民载道。河南道监察御史单扬言上奏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于是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追赐。朝廷采纳后,对于90多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等第功名,但这真的是尊重重用人才的作为吗?以昭圣治,安抚民心罢了。

  

11小时前

3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