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为何心脆弱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莂誘惑涐吢 2星

共回答了293个问题采纳率:97.7% 评论

汉字的起源,据记载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相传他有四只眼睛,他根据日月的形状、鸟兽的足迹,观之于物,而用之于心,创造了以“象形”为主要特征的汉字。《荀子·解蔽》中曾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从上面看出,仓颉这个人表述的有点荒唐,那接下来看看真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今天看到的大多数甲骨文都来自商朝,由于是写在龟壳或者骨头上面的,再早些的已经是历史的尘埃了。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笔画简单,写法不固定,笔道、方向和偏旁灵活多变,没有统一的字形。

金文

金文和甲骨文都是象形字,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面的文字,非常容易和甲骨文混淆。对比甲骨文,金文字形和大小相对一致,排列也比较整齐。

小篆

小篆由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汉字演变而来,和甲骨文和金文对比简化和非常的多,降低和象形的程度,更加的工整。

隶书

隶书是小篆草写而来的,小篆弯曲转圈多,到隶书直接拉直,大大的提高了文字的书写效率,对汉字的规范和定型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字形多呈扁宽,横长竖短。

草书

由隶书演变而来,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醒,笔画连绵,书写快,字字独立,不连写。

楷书

楷书起源于东汉末年,书写特点:笔画平直,形体方正,书法史上最大的流派也就是楷书了。

行书

大约起源于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书写特点:端正平稳,入目三分,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

汉字(甲骨文为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它的比较著名的两种,是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但是世界上其它象形文字,它们都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唯独只有汉字以它无穷的魅力保存沿用至今。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把你的想法写在评论区,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收藏加个关注,谢谢。

12小时前

14

夹心苹果 2星

共回答了271个问题 评论

说到历史文字的演变过程,应当从汉字的起源说起。

汉字的起源,有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和契刻说。

从考古发现的文字来看,最早的应该属于甲骨文了。但甲骨文已经完全具备了汉字“六书”的构字原理,这能说是最早的文字吗?

也可以说,不是。因为从考古上看,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陶器上也都出现了文字意义的刻划符号,不过还没有给这些符号定性为文字。

如果从仓颉造字的年代算起,也比甲骨文早。因为仓颉是黄帝时代的史官。

咱们就从仓颉造字的年代算起,文字的演变过程,应该是: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汉字。

11小时前

46

惢冇所変 3星

共回答了374个问题 评论

文字最早只是一些人们根据各种物体的形象刻画的符号,类似于线条画,然后慢慢被用来指代那个形象的东西,这也是象形文字的发展由来。

而零散的,个别的符号慢慢累积起来,在智慧的火花碰撞下,就形成了词组,然后句子,然后形成了整个文字体系。

而中国的文字史,据考证在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象形符号,然后经过了2600多年才形成了简单的文字体系,也就是在夏商朝时期。

如今中国考过发掘的最古老的文字记载和文字体系,便是殷墟的甲骨文。

在甲骨文同时期也发现了金文,而金文是比甲骨文更具形体和体系的文字,金文常见于考古发掘的各种青铜器上,也被叫做钟鼎文。

而到了后来,篆书也开始发展起来了,尤其是商周时期,大篆是最主流的书写文字。

而经过了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发展,改良和兼并,在秦朝大一统之后,小篆发展成了官方文字。

但小篆书写是十分繁琐不变的,所以人们在日常的书写过程中开始想办法简化篆书,最早的记载是监狱的文书为了方便,开始简化书写,搞出了隶书,即给奴隶用的。

而到了汉代,隶书便成为了主流。

而到这个时候,汉字也简化的差不多了,基本的字形结构也已经定型。

之后发展起来的楷书,行书,草书等,也都是在书法上有比较大的意义。

甚至如今我们使用的简化汉字,也大多是古时候已经简化好的。

8小时前

4

菊花当爆 5星

共回答了52个问题 评论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1甲骨文(商) 2 金文(周) 3小篆(秦) 4 隶书(汉) 5楷书 (魏晋)6行书(草书)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中文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中文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中文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中文字跟汉语的关系看,中文字是一种语素文字。从中文字本身的构造看,中文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

中文字起源于图画。在中文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中文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中文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

①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现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现在“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现在“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

②合体会意字。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中文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

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中文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中文字进行统计。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不到 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约占10%。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如果我们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中文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中文字35%的样子。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中文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 传说中仓颉造字,草创了文字

原始时代的陶文,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中国真正的文字

后来又有了金文(也叫钟鼎文)

春秋战国时期 石鼓文

秦汉时 小纂

秦末,在衙役狱中开始流行隶书

汉代盛行 草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 盛行楷书等

4小时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