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家族大教堂的功能分区

李捕快 3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海豚灣 4星

共回答了463个问题采纳率:91.7% 评论

1. 中殿区:中殿区是整个教堂的核心区域,包括中殿、交叉走廊和主祭坛等部分。中殿是教堂内部最宽敞的区域,其两侧有着许多壮观的柱子和彩绘玻璃窗,营造出了一种神圣而宏伟的氛围。

2. 双向翼廊区:双向翼廊区是中殿区的两侧,包括圆柱堂、耳堂、圆顶和侧殿等部分。这些区域的设计旨在增加教堂的容量,同时也为信徒提供了更多的私人空间,方便他们进行祈祷和冥想。

3. 侍从区:侍从区主要是用来为神职人员提供工作和休息的空间,包括会客室、办公室、卧室、厨房和餐厅等部分。这些区域通常位于教堂的侧翼或后部,与主要礼拜区域相对独立。

4. 塔楼区:塔楼区包括教堂的18座塔楼,其中最高的一座高达170米。这些塔楼不仅是教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教堂内部的重要功能区域,如钟楼、哨兵和观景台等。

总的来说,圣家族大教堂的功能分区设计非常精细,充分考虑了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关系,使得教堂在满足宗教活动需要的同时,也兼顾了功能的实用性和美感。

12小时前

37

云生菖蒲 2星

共回答了241个问题 评论

1. 包括主教堂、圣堂、祭坛、侧殿、钟楼等。
2. 主教堂是教堂的主体,是举行大型宗教仪式的场所;圣堂是教堂内供奉圣人的小堂;祭坛是教堂内供奉圣体的地方;侧殿是教堂内的小房间,用于存放圣物或举行小型宗教仪式;钟楼则是教堂内的高塔,用于放置钟铃。
3. 此外,圣家族大教堂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分区,如教堂内部的走廊、楼梯、门厅等,这些分区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意义。

11小时前

10

停止跳动的 2星

共回答了238个问题 评论

分区如下:

        圣家堂是一栋平面呈矩形,不对称哥特式教堂,主体结构由5座教堂和3座侧翼教堂组成。圣家堂分为三立面,东侧的诞生立面,西侧的受难立面,南侧的荣耀立面,象征耶酥一生的三个阶段。

8小时前

15

雪殇若兮 2星

共回答了298个问题 评论

圣家族大教堂(Sagrada Familia),又译作“神圣家族教堂”、简称为“圣家堂”,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毕生代表作。它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市区中心,是巴塞罗那的标志建筑。教堂始建于1882年,目前为止已经建设了130年,仍在在修建中。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还未完工就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

功能分区

高迪为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的上方安置4座尖塔,12座塔代表耶稣12个门徒。还有4座塔共同簇拥着一个中心尖塔,象征4位福音传教士和基督本身。三座门目前仅竣工一座。

圣家族大教堂有东、西、南三个立面:“诞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位于东侧)、“受难立面”(Passion façade,位于西侧)和“荣耀立面”(Glory façade,位于南侧,未完工)。每个立面都会建有四座钟塔,共计十二座,分别代表耶稣的十二宗徒。除此之外,建筑的中央另有六座高塔,其中四座代表圣经四福音书作者——玛窦、圣马尔谷、路加以及若望,一座代表圣母玛利亚,一座代表耶稣基督。所以整个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当中总共将建造十八座高塔。代表十二宗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于98.4米 和117米,代表福音书作者的四座高塔高达120米,代表圣母玛利亚的高塔高达120米,代表耶稣基督的高塔高达170米。大部分的设计都未在高第生前真正建成。

圣坛地下室建于1889 - 1892年,“诞生立面”建于1892 - 1930年,高第去世于1926年,“受难立面”建于1954 - 1977年,偏殿和中殿建于1978 - 2000年,“荣耀立面”还在建造当中,教堂中间的六座高塔还没开始建造。现在已建好、可以参观的是“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诞生立面”以基督的诞生为题,墙上的雕塑展现了由童贞玛利亚怀胎到基督长成的故事,因是欢迎庆祝基督诞生,以欢喜愉悦的雕塑为主。“受难立面”以基督的死亡为题,高第为了表现受难的痛苦,设计了有棱有角的现代线条,雕刻家若瑟·史巴奇斯(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按照高第留下的图稿刻出了由最后的晚餐到基督被钉十架,到基督升天的故事。

从高第以后,现在的建筑师Jordi Bonet已是第四代了,目前,三个立面已建好“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十八座高塔已建好“诞生立面”的四座钟塔和“受难立面”的四座钟塔,还差十座高塔,整个建筑完成了将近50%,预计要在2026年完工。

圣家族大教堂,这座象征主义风格的教堂始建于1882年,最初是由安东尼·高迪开始建造的。高迪受到中世纪宗教的启迪,把其一生奉献给了这项工程,他给后继者留下的巨大的挑战,这座教堂长110米,高45米,有三个立面,东面代表基督的诞生,西面代表基督受难与死亡,南面象征上帝荣耀的立面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每一面均有四座高塔,共12座,献给十二使徒,名有100米高。教堂还有四座雄伟的钟楼,每一座献给一位《福音书》作者,还有两个巨大的圆形拱顶,分别献给圣母和基督,后者高达170米,教堂地基面采用了哥特式古罗马教堂的长方形交叉通道,五个正厅由交叉通道相连接,并通向另外三间正厅、半圆室和回廊。大师通过这种设计旨在追求一种具有震撼力的垂直感,和天与地之间及神与人之间的交汇点。教堂外形十分独特,满是精美的雕刻,但由于负责设计的天才建筑师高迪,在未完成整项工程之前便去世,所以教堂至今仍未完工。

教堂初期设计人是教区建筑师维拉,教堂风格是学院派的新哥特式,并于1882年奠基,由于基金会与设计人有矛盾,1883年改由年轻的高迪设计。安东尼奥·高迪,从31岁接手工程开始,他工作了43年,直到逝世。谁知这项马拉松式的工程竟耗费了高迪几乎毕生的精力。直到1926年去世时设计还没有全部完成。高迪生前的最后12年,完全谢绝了其它工程,专心致志于神圣家族教堂的建筑设计,这是高迪一生中最主要、最伟大的建筑作品。高达170米的塔尖、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抽象又写实的雕像,从整体到局部,都值得细细品味。

圣家堂从1882年开始修建,因为是赎罪教堂,资金的来源主要靠个人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的快慢,所以至今还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还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物。虽然该教堂并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10年11月7日造访此教堂时将其册封为宗座圣殿。

建筑历史

圣家堂的建筑风格属于巴塞罗那当地的“加泰隆尼亚现代主义”(Catalan Modernisme;属于新艺术运动,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并不相同)。1882年,建造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罗那书商朱塞佩·玛丽亚·博卡贝里亚提出的。他是圣徒约瑟夫崇敬会的创始人,该会的会员纷纷为此慷慨解囊,还聘请了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设计并主持建造。一年后,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因设计的教堂成本太高,和宗教团体意见不合,辞职而去,才由年仅31岁的安东尼·高迪接手。

高迪接手后,地下圣坛已在建造中,无法修改设计图,所以他按照第一任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的设计图建完地下圣坛,然后把整个教堂重新设计,把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r原先设计的新哥德式教堂改为加泰隆尼亚现代主义建筑。

高迪接手任务后首先研究了教堂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为了突出教堂在城市中的标志性地位,根据景观需要,高迪建议在教堂四周保留相应的空地,形成四星状的广场,以获得最好的视觉艺术效果又尽量少占城市用地。从1883年至1893年高迪主要在原有平面上修改,不敢做太大变动。

从1891年至上世纪初,由于米拉公寓、古埃尔公园建成的成功,高迪开始大胆修改教堂设计。高迪将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活,并将教堂原有的方塔改为圆塔而且增加到18个,分别代表耶稣的12个信徒、4个传教士和圣母玛利亚,而中央最高的一个塔尖象征着耶稣本人。不仅是塔尖的数目具有一定的含义。高迪通过隐喻和装饰把教堂的纪念性推到顶峰,难怪C·詹克斯一再把高迪推到后现代建筑的鼻祖。

高迪自1883年开始主持该工程,直至1926年去世。在生前的最后12年,他完全谢绝了其他工程,专心致志于这一教堂的建筑。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伟大的建筑,也可以说是他心血的结晶、荣誉的象征。

建筑特色

这座造型奇特的建筑物看上去像是用松软的粘土手捏制造的。但实际上是它是用真正的红色石头建造而成的。圣家族大教堂的墙上伸出各种怪兽滴水嘴、蜥蜴、蛇和蝾螈,还有其他许多雕塑。教堂的4个空心塔高耸入云,看上去就像是被穿透了数百个孔眼的巨大蚁丘。塔顶形状错综复杂,并且各色花砖来加以装饰。每个塔尖上都有一上围着球形花冠的十字架。这些塔几乎都有章鱼足状的外观。整个建筑没有采用直线条,看上去栩栩如生。

170米的高塔、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栩栩如生的雕像等,庞大的建筑显得十分轻巧,有如孩子们在海滩上造起来的沙雕城堡。不过教堂显得有些令人恐怖,难怪有的民众称之为“石头构筑的梦魇”。

这个教堂的设计带有强烈的自然色彩,高迪以很多动植物的形态为蓝本来设计教堂,更以《圣经》中的各个场景在整个建筑中如同图画一样逐幅展现,使这个教堂成为每个来访者都可以读到的一本天主教教义问答书。

4小时前

3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