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的典故

一颗善良心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璎埖厌迣 2星

共回答了227个问题采纳率:99.7% 评论

恩德武威同时并用,是古来将帅、君王所重视的统御谋略之一。《百战奇法·爱战》云:“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孙子兵法·地形篇》云:“视士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武认为,统御部卒,必须用恩威并施之谋。“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典故1:李靖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当初李渊任隋朝官员镇守太原时,与李靖有矛盾,李渊准备起兵反隋时,李靖曾想告发他。后来,李渊占领长安捉住了李靖,差点把他杀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见李渊与李靖之间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渊令李靖征讨萧铣,李靖初战有功,李渊不计前嫌,论功行赏,使李靖深为感动。 后来李靖在战争中又有失利,李渊大怒,严斥李靖贻误战机,要将他处斩,这时,又有人为之求情,李渊又放了他一马,使李靖对李渊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决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锐大败开州(今四川开县)蛮族首领冉肇则,俘5000多人,乘胜收复开州、通州,为李渊夺取西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典故2: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也是运用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蜀后主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领兵声讨南中(今云南曲靖一带),马谡对诸葛亮说,南中一带的军民倚仗地势险阻,一直不服蜀汉统治,我们现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们离开之后,他们还是会叛变,所以,我们不如攻心为上,以心战治之。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当年5月份渡泸水(今云南保山县西北),擒拿了孟获,为了彻底征服孟获的心,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布阵的方略摆给孟获看,孟获不以为然,说初次与诸葛亮打交道,不明虚实,只要像这样的阵势,我肯定能取胜,于是诸葛亮放了孟获,孟获不久又领兵来战,又战败而归,被诸葛亮俘住,就这样擒了放,放了擒,连续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获时,他却不肯离去,说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获的心被攻下了。 然后,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领召集起来,宣布南中各地继续为他们管辖,蜀军不设官,不留兵,并将随军的衣物、粮草捐献给了当地官兵,以补偿连年战争给百姓造成的损失,得到了南中军民的拥护。从此,夷汉相安无事。

21小时前

20

爱在这一天 2星

共回答了279个问题 评论

所谓恩威并施,就是恩惠和惩罚同时使用,从古到今的很多政治家,统治者,大多都会使用这样软、硬两种策略。你臣服于我,就施以恩惠,同时还用武力与惩罚的手段来对付叛逆行为。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就是一位十分擅于利用恩威并施这项策略的政治家。在《三国演义》这个长篇小说里就讲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把他恩威并施、降服人心的策略描述得淋漓尽致而又出神入化。刘备去世之后,蜀国丞相诸葛亮有了北伐中原的打算。当时的蜀国南部,就是云南贵州交界处,少数民族的大酋长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决定亲自领兵平息叛乱,先解除这一后顾之忧。在当时就有人对他提出了建议,派一员大将南下就足以能够消灭孟获,丞相就不必考虑那“不毛之地”了。然而诸葛亮对此却有更加长远的考虑,他要对孟获恩威并施,以收服人心。当地很多个部落并不是如同铁板块一样联系在一起的,孟获是叛乱的带头者,也是影响最大的酋长。诸葛亮很清楚,蜀国的大敌是北方的曹操。对于南方部族,不能采取赶尽杀绝的错误政策,而要分化瓦解,孤立孟获,用计生擒孟获。孟获被俘之后并不服气,说诸葛亮靠诡计取胜并非真英雄。诸葛亮对此并没有难为他,对他进行了当场释放,让他回去之后起兵再战。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一次次生擒孟获,又一次次将他释放。直至第七次,诸葛亮不但生擒孟获,俘虏了他的妻子和弟弟,还使得其他部落纷纷归顺自己,孟获的部族也是众叛亲离。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诸葛亮对孟获一家人仍然尊重并以礼相待,终于使孟获深受感动,发自内心地臣服于蜀国。这样使得蜀国南部从此之后便平静稳定了下来。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应用的范围极为广泛。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就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旦用在“赏罚严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样的小事上,也都属于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宽猛相济,恩威并施春秋时期郑国的公孙乔是当时一位极其有名的革新派的政治家。他在郑国执政数十年,能注意打击奴隶主贵族的顽固守旧势力,表彰“忠俭”,反对“奢侈”,改革田制和兵赋制度,公布刑法条文,限制特权、整肃政纪,使得小小的郑国,国威也由此颇有提高。子产实行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宽猛相济”的策略。子产的政绩,赢得了封建时代统治者的极力称赞。子产在自己临终前安排后事的时候对儿子太叔诳“我死以后,必然由你执政。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用宽大来使老百姓服从。火性猛烈,百姓看着就害怕,这样就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性看起来较懦弱,百姓因此轻慢而玩弄它,因此到最后淹死的人就非常多,所以为政宽大不容易。”在子产死了之后,子太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力行宽大。到最后,郑国盗贼越来越多,经常聚集在芦苇丛生的沼泽地里捣乱。在这个时候,子太叔就会感到很后悔。“我要是早听子产的话,就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因此,发兵围剿,把盗贼全都给杀了,这样才使得盗贼有所收敛。南宋理宗时,在衢州江山县有一伙人想占山为寇,且已商量好了暴起动乱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使人想不到的是,传递消息的人被官府抓住了。知州陈埙在详细了解了这些人的情况之后,便打定了主意。他在此地按兵不动,派人送肉送酒给准备当草寇的人,而且还带口信说:“你们不好好做良民而做起了草寇,不去耕田而舞刀弄枪。这样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吗?如今送些酒肉给你们,希望诸位能够各自珍重,如不听劝,本官只杀无赦。”这些准备举义的人在得知密谋已泄,官府有了另外的一些准备之后,便纷纷前去自首。紧接着,陈埙又下令:凡献出兵器的自首者全部予以重赏,因此,没过多久投弃官府的人越来越多。陈埙根本就未发一兵一卒,就轻松而又顺利地平息了这场即将发动的暴动。齐威王当政后,委政于卿大夫,九年之间,国势衰微,邻近诸侯纷纷来犯。汉代初期,刘邦刚刚平定了天下。有一天,张良告诉刘邦,有一些人准备谋反,刘邦将信将疑地问张良:“这是怎么回事呢?”张良回答道:“自从你当上皇帝之后,封赏的都是你的亲友知己,使得很多有功的人感到失望,同时还又怕你追究小的过失,所以很多人便商量起了谋反。”刘邦心急地问:“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张良反问:“皇上从前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我早就想除掉他。”张良说道:“到了现在,你必须在百官面前立即对他进行封赏,这样才能够使得那些惴惴不安的人平静下来。”刘邦接其行事,果然,一场潜在的危机平息了。由上面的这些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学会“暴力”和“怀柔”这两项手段。当你看到自己的下属都是松懈无比,毫无战斗力时,你就必需采用严厉的措施来约束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纪律性与集体荣誉感,正所谓乱世用重典;另一方面,这一政策实行了一个时期,在达到一定效果之后,可以再施行宽松的政策给予安抚,要做到一收一放,一松一紧。这样才能使天下得以太平。

19小时前

2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