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出自哪里

啈冨嚤迗輪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布莱梅 1星

共回答了109个问题采纳率:94.7% 评论

“事不关己,关己则乱”是一句中国的谚语,出自于《庄子·外物》。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过多干涉和插手,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那么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秩序。一旦我们过度关注他人的事情,干扰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就会引发混乱和矛盾。

这句谚语传达了一种“不干涉他人,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原则,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内心的平和。

16小时前

33

冷风独语 3星

共回答了352个问题 评论

事不关己,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出自《曹雪芹别传》。

中文名事不关己

外文名The affair does not concern me

出处《曹雪芹别传》

14小时前

36

青春已败落 3星

共回答了380个问题 评论

出处:《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事情一旦关系到自己,那么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行为可能就不那么理智了,也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形容处理和自己利益关系紧密的事情时容易心里烦乱,容易出错。

2、原句是: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3、造句:事不关己,关己则乱;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明知道自欺欺人,却不愿意剖析自己。明知道没有结果,却不愿意面对现实。

11小时前

1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