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唐李白古诗讲解

全世爱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哭意浓厚 2星

共回答了62个问题采纳率:97.7% 评论

讲解: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一句起得突兀,后一句接得迷离,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俗人的疑问,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没有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这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这首诗完全是口头语,很朴素,像行云流水似的,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是一首不错的佳作。

21小时前

21

惟我海之南 3星

共回答了324个问题 评论

诗:

山中问答(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解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李白《夜下征虏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19小时前

2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