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伯远帖全文及译文

忧喐旳裝笶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合久必婚 4星

共回答了461个问题采纳率:96.7% 评论

原文: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

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翻译:

在兄弟俩职业生涯一周年之际, 英力勋再次崇拜兄弟俩的兄弟, 他受到了兄弟们的尊敬, 他们虽然体弱多病, 但一直希望过上自由、不受约束的生活。当事业刚刚收到时,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 一个愿望还没有实现。而他的分离似乎是昨天的事情, 他永远是古人, 远在山路对面, 从来没有来看过我。

7小时前

46

點寂寞 3星

共回答了343个问题 评论

《伯远帖》乃王珣所作,《伯远帖》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卷首上方为乾隆时所钤“内府图书”,下方为“游六艺圃”是乾隆所用闲章。“江左风华”左侧有乾隆“观书为乐”闲章。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珣拜上再拜上,伯远兄弟在事业正盛之时辞世,距今已经一周年了,他生前深受众兄弟们的尊重,因为体弱多病,一直想优游自在地生活,当初事业刚刚有起色这样的事就发生了,没能达成愿望。和他的分别好像就在昨天,而他却永久地作了古人,远远地隔着山道,再也不来看我。

《伯远帖》,是东晋王珣(350-401年)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5小时前

1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