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的诗意是什么

我本事王子 1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念一丝温柔 1星

共回答了168个问题采纳率:94.8% 评论

赠汪伦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赠汪伦

作者: 李白 (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1小时前

31

妳聽落葉 1星

共回答了186个问题 评论

如果我们联系李白创作《赠汪伦》的大体时间,天宝14年(755),及其李白狂放不羁,怀才不遇的一生来看。天宝14年12月正是安绿山发动兵变的一年,我们也可以从诗中明丽欢快的比兴夸张的手法中隐约寻出李白对污浊黑喑社会现实的忧患与愤世疾俗的情怀,更加珍惜与呼唤人间现实社会中仅存的那一点滴的真情存在。

真可谓是即景生情,寄情于景地借用了比喻、夸张、反衬的修辞手法,清水出芙蓉般地极自然平淡地写出了潭(水)深不见底,方见情谊真的内心真实世界。

21小时前

23

退回的幸福 2星

共回答了9个问题 评论

全诗如下: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意思如下:

李白坐船快要走了,忽然听到岸上唱歌跳舞送别的声音。即使那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之深,也赶不上好朋友汪伦送我的万般深情。

相传汪伦是有名的歌手,才华横溢,对大诗人李白虽未见面,却惺惺相惜。为了能与李白相见,汪伦穷尽其法,终相见畅谈,三天不睡。然天下那有不散的宴席,分别的时候,李白深感汪伦的为人,就作此诗相送。

该诗的诗意是以朋友间的相互深情来打动人,故能流传千古。今天是中秋节,祝天下人节日快乐。

18小时前

8

小小窝 4星

共回答了423个问题 评论

人在外,孤单伶仃落寂,突然有一个和自己并没有深交朋友,给了自己一份温暖,很看重自己,所以心中有了一种深深的感动,所以谢了这首诗答谢朋友的情谊,抒发自己的情怀。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4小时前

11

赵九曲 1星

共回答了152个问题 评论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全诗的诗意是: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全诗原文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最后二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9小时前

21

呆葩疚语 2星

共回答了252个问题 评论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全诗的诗意是: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全诗原文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扩展资料这首诗是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最后二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3小时前

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