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狗十三》应该如何评价

叙酒人 3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潶餹秀 1星

共回答了155个问题采纳率:97.8% 评论

一部失之肤浅的作品,既然是青春伤痕类作品,尚没有拒了吕乐早期作品《十三棵泡桐》来得真实,也没有《左耳》那么硬朗,该片主题神散,很水。

22小时前

18

的情誼 2星

共回答了215个问题 评论

电影《狗十三》讲述一个被成长的故事,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时刻不是自愿的,只是大人世界里的配合,被告知你长大就会懂了。电影呈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情绪敏感的少女有了一只宠物狗寄托情感与忧愁,但随着狗的丢失,李玩从“任性”到“懂事”,用无数妥协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可是这成长的代价,太苦,太伤人。

21小时前

2

朕好萌 2星

共回答了292个问题 评论

感觉就像把自己放在大屏幕上,放大你的生活细节。似乎中国式的父母被放在大银幕上并被公开判刑。

中国父母非常爱孩子,但他们也很努力,但他们完全使用错误的地方。对孩子的话充耳不闻,忽视孩子的心,教孩子学饮酒,学会骗孩子,欺骗孩子,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纯洁的爱践踏。

父母真的很爱孩子,但这句话的主题从来就不是孩子。爱,这是什么?

18小时前

34

傻傻的掉泪 4星

共回答了44个问题 评论

《狗十三》讲述的是一个十三岁少女李玩的成长经历,李玩因为父母离婚,从小便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父亲再婚,她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电影中,李玩有一条金毛,取名为爱因斯坦,后来走丢了,大人们又找来一条金毛,告诉她“这就是爱因斯坦”,在大人们虚伪的敷衍中,她体会到了成长的疼痛。后来,第二条爱因斯坦因为咬伤弟弟,被送到了狗肉店,李玩彻底明白了,如果自己不听话,将会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所以她努力活成了大人们期望的样子。

当最后她看见那条丢失的爱因斯坦时,没有激动,没有兴奋,有的是恐惧,她说:“我刚才好不容易,害怕它认出我,向我扑过来,幸好没有。”她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大人”,已经不再需要爱因斯坦了。而当她看见弟弟练习滑冰不断摔倒时,露出了不明的微笑,或许她是想到了曾经的自己,知道弟弟也会走她曾走过的路,一个一个的复制下去,成为大人眼中的“乖孩子”。露出的那个微笑,不是幸灾乐祸,而是讽刺,讽刺这个世界连一个小孩子都不放过,讽刺自己变成了最不想变成的样子。

14小时前

14

半生星火 1星

共回答了107个问题 评论

提前看了《狗十三》梗概,然后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以为自己看完会特别难过,或是爆哭,没想到只有一场戏抹了眼泪,是在最后,再回首想起,长大的李玩坐在副驾上问爸爸,你和妈妈当初是怎么认识的啊,瞬间爸爸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淌了几个来回,边说自己不是个好爸爸,边一手捂住李玩的眼睛怕女儿看到自己的懦弱无能。电影围绕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家庭、社会的关系,讲述主角李玩逐渐成长或者说妥协的故事,源自生活足够真实,但略显片面,一方面如果成长中只有这些灰暗的东西,那未免也太戏剧化了。另一方面,父母也是人,也会犯错,也有可能不懂得如何去爱,如果因为这些就对生命中必须的经历持消极态度,那只能说还没成长到位。

这部电影我觉得可以拍得更好,还有导演用了那么多恐怖电影的音效是不是有点过了?比如不要所有场景的配乐都非常阴暗惊悚。刚开始和爱因斯坦的那段就可以表现纯粹的开心啊,有对比会更好,不然两个小时就一直很压抑很压抑。有些地方可以用下隐喻,比如在场景的选择上,一些小物件上可不可以有象征意义。然后小细节上,李玩为什么睡觉还要穿牛仔裤,她捞面的时候面条都弄到锅外头了,一个女初中生为什么好多大晚上在外面跑的情节,李玩绝大多数都在大叫大闹,让我觉得她有点轻微暴躁,我可能有点细节控强迫症。

单纯对电影情节的话,每个人总有一些是谁都没说吧,好也好坏也罢,过去的事情没有过去,但是可以逃避,至少不去想,那些事也不会轻易就记起来。生而为人很抱歉,但既已为人便无法重新开局了,曾希望自己在理解别人的时候能同样受到理解,最终自己只能努力去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成长是什么,可能是心智的成熟吧,也可能是本我的泯灭吧,那么本我又是什么呢,可能是很多很多年前自己还有权利去做遥不可及的梦的那颗初心吧。很怕很怕,怕自己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只为赌一个气,我们什么时候能活得像自己呢,可能再也没办法了,成长这东西没有回头路。

我对电影一直泪点挺低的,这部戏看完觉得阴冷,压抑,无奈。这是源于过于真实的不健康的中国家庭造就出的冷漠产物就在我自己身上,所以同理心泛滥但是同情心给不了。爷爷奶奶是爱她的,但是更爱弟弟这是事实;爸爸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但是他的的确确是忽视并自以为是的方式爱着女儿。成长环境造就了李玩开始的偏执和所谓的不懂事。她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大人要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为什么为了息事宁人就要逼他承认不是自己的狗,为什么漠视其他生命,为什么弟弟可以不道歉,还有伪善。

最后她放弃了挣扎,麻木地接受了现状,安安静静地,也不敢认回自己心心念念的狗,因为懂得自己保护不了它。所以她问,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电影里没有回答,这群自己都没活明白徒长年纪和皱纹的人,在社会的揉捏里面寻着上一辈的方式,浮躁的把悲哀延续下去,并叫之为孝顺和传承。印象最深的是李玩吃狗肉那段,镜头拍摄得很平静,却让人脑充血般感到愤怒。看完《狗十三》不得不想到,中国式父母给孩子灌输的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不知不觉都由纯真变得伪善,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父母总觉得为你好是真的为你好,从来没有想过孩子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不知不觉变成另一个复制品,一个看似懂事的一个孩子,看完给我的感觉除了压抑还是压抑。

人在拥有了父母这一身份之后,还会记得年少时父母的爱所带来的那份无奈吗?也有渴望被理解的时刻,争吵中曾吐露的心声,却因为那句为你好破碎飘散坠落到无尽中,成了无谓的抗争。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最亲密的人,却也是这份关系成为了我无法摆脱的羁绊。懂事,感觉太标准化的一个词语,不喜欢,却又一直被它左右着。没有一瞬间长大的人,只有被委屈填满而被迫成熟的孩子。不相同却相似的几个片段,不合理出现的一丝欣慰又庆幸的心理。哦,原来大家都这样,还好。

9小时前

2

难抉择 4星

共回答了418个问题 评论

前两天去电影院看了狗十三,看完之后发现这部电影当中有很多小伏笔,再结合豆瓣上的影评跟大家说一下我对于这部电影的想法。

狗十三 = 狗13 = 狗B"。网友们解读的角度让我很惊异,我真的没想到竟然可以这样理解这个题目。但确实也有道理,因为导演就是表达出他对社会中男尊女卑现象的态度。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那我还是很佩服这个人的,胆子太大了。

看完电影之后,我在思考如果电影当中传递的价值观是正确的,那么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自己。因为很多场景在我看来都习以为常,但静下心细细斟酌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

我觉得这也是好电影的魅力所在,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并且引导大家反思,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九分。

说了那么多,最后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教育是一个大问题,而父母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3小时前

3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