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有哪些品种

薄衣别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耿直妹奇葩 4星

共回答了414个问题采纳率:97.8% 评论

1、真泥鳅,体型为长圆形,尾部较扁,鳞片较小,颜色多为灰黑色。真泥鳅体型为长圆形,尾部较扁,口部呈马蹄形,上颌长有3对胡须,下颌有2对胡须,而且真泥鳅的鳞片细小,分布在皮肤下方,体色为灰黑色,带有黑斑,腹部为白色或浅黄色,头部较尖。

2、中华沙鳅,吻长且尖,脸颊处无鳞片,多栖息在长江中、上游河段。中华沙鳅又叫钢鳅,吻长且尖,长有3对胡须,脸颊处无鳞片,眼睛下方有刺分叉,末端位于眼后缘,而且中华沙鳅多栖息在长江中、上游的砂石底河段,经常在水底活动。

3、大鳞副泥鳅,形状和泥鳅相似,在鳞片较大,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河段。大鳞副泥鳅的形状和泥鳅近似,呈现长圆形,体色为灰黑色,下体为浅黄色或白色,上下颌分别有3对、2对胡须,鳞片较大,眼睛被皮膜覆盖,尾部褶皱和尾鳍相连,而且大鳞副泥鳅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流域。

22小时前

5

美人弄清影 2星

共回答了67个问题 评论

泥鳅品种之一:真泥鳅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泥鳅品种之二:大鳞副泥鳅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泥鳅品种之三:中华沙鳅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观赏用泥鳅,体态和一般泥鳅一样,只是颜色更为艳丽,适合用于家庭饲养及观赏。

泥鳅品种之四:台湾泥鳅

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体近圆筒形,头较短,与大鳞副泥鳅外形相似,养殖周期为4-5个月,个体较大,常年个体一般体长15厘米,体重20-40克;较大个体体重250克左右。由于其养殖周期短,大多数地区把握好时间一年可以出两季成品,所以目前很多养殖户都选择该品种开展养殖。

泥鳅品种之五:青鳅

青鳅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21小时前

14

她依然是 2星

共回答了60个问题 评论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本属种类较多,有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泥鳅(Misgurnus dabryanus)、内蒙古泥鳅(埃氏泥鳅) ( Misgurnus bipartitus )、青色泥鳅(Misgurnus lividus)、拟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guichcnot)、二色中泥鳅(Mesomisgurnus bipartitus)等。在全世界有 10 多种,外形相差无几,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泥鳅。最近几年来在我们国家,又发展养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和日本的川崎泥鳅。

18小时前

4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