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电影《生存家族》

倪渥茨 2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舞笙歌伴 4星

共回答了439个问题采纳率:98.8% 评论

觉着天天在家不能出门有点惨?

那就来看看《生存家族》,在这部电影中,经历了世纪大断电的主人公一家为了生存而饱受磨难的经历无疑要更惨。

如果明天世界没有电?

记得海伦•凯勒曾经写过一部名著叫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假想从一开始就使读者饶有兴趣地走进海伦•凯勒笔下那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并逐渐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学会从另外的角度重新认识和解读世间的万物。

而《生存家族》也和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电影开头,设置了世界没有电这样一个故事背景。

让观众从危机出发,跟随主人公一家的脚步,逐渐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生活、家庭与人生。

故事的开头,生活在东京的铃木一家四口过着日复一日的都市生活,短短的数分钟的过场中,任劳任怨忙于家务的家庭主妇妈妈,刻板保守的公司职员爸爸,暧昧虚荣的妹妹以及沉默寡言的宅男哥哥这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观众们面前展露无遗。

突然降临的大停电使一家四口人原本波澜不惊的生活被全然打破了,妈妈无法洗衣做饭,爸爸没法正常上班,妹妹和哥哥不仅上学交通受到极大影响,并且手机、游戏机等一堆电子产品更是突然变成了无用的废铜烂铁。

在接踵而至的严峻现实下,一家人最终决定不能坐以待毙,逃离东京,投奔远在鹿儿岛的孩子外公。

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原本可以乘坐飞机或者新干线完成的远程旅行变得不再那么容易,跨越大半个日本的骑行成为了一家四口到达目的地的唯一办法。

既是旅行,亦是成长

虽说是一家人,但父亲和母亲,父母与孩子之间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过认真沟通,这一点从旅行开始时,一家人面对困难时的相互指责便可以看出。

不过随着漫长旅行的持续进行,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情流露逐渐取代了故事开始时的平淡冷漠,每一个人都在接踵而至的困难与打击之中不断改变着原先的自我,互相打开了内心的窗户。

首先要说的是父亲,这个身处中年危机,不理解家庭的小男人形象似乎并不是个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和他一样的男人,在工作的压力和一成不变的生活中逐渐磨灭了早年的激情与活力。

也正如此,这个角色的现实意义是最直白的。

在对生活和工作的焦虑中,固执自大、心胸狭窄的性格特点相伴而生,他容不得别人的半点批评与指责。

这使得他从旅途一开始就不断犯下各种错误,并成为一家老小众矢之的的焦点。

不顾劝告非要喝溪水搞的第二天拉肚子也就不说了,没有方向感还要瞎指挥带着一家老小跟没头苍蝇一样的到处乱跑。

最最气人的是他身为一家之主不仅不能尽到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与义务,还要妻子和子女处处谦让他。

直到当女儿和儿子在弹尽粮绝、毫无出路的困境之下忍无可忍的爆发时,妻子的一句“你们还不明白吗,你们的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啊”使得身为丈夫的铃木才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和缺点。

在旅行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之中,一家人逐渐从开始的相互职责学会了齐心协力的去面对,而父亲这个角色也在电影后半段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从在水族馆跪求“请给两个孩子一点吃的吧”到宁愿牺牲自我只为了家人能够安全渡河,再到后面带领一家人齐心协力捕捉逃出圈外的猪,父亲在电影后半段的领导作用是一家人真正意义上实现相互理解和关爱的重要缘由。

在漫长的旅行之中,除了父亲,妻子和两个孩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害怕切鱼、长期生活在丈夫阴影之下,没有主见的妻子逐渐学会了独立追求,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摘下了耳机的儿子,也终于能够听见来自世界的万物声响,走出自我封闭,学会心平气和地和家人交谈。

而喜欢抱怨,日常臭美的女儿也在和家人的相处之中学会了宽容大度。

并且为了生存,她一改以前的公主病,捕鱼、捉猪、渡河、露营……这些从前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彻底改变了她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

平凡生活中的真情流露

小到手机、洗衣机,大到汽车、地铁、飞机,所有一切与电有关的事物在一夕之间全部停摆,这样的故事背景是不是像极了当年的热门美剧《末世》。

然而,《生存家族》的导演兼编剧矢口史靖显然不想重复探讨建构在这一故事背景下的种种科学幻想,包裹在科幻外表之下的是一个充满温情与成长的家庭故事。

所以,有些人抱着看科幻电影的心态看了《生存家族》,看完之后发出诸如为什么整部电影为什么没有政府军队的介入?为什么可以没有一张像样的地图依旧能够穿越大半个日本?饥寒交迫依旧能够存活等等一堆疑问,这显然是没有理解导演真正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表达的主题思想。

对于细腻情感变化的描摹是日本文学艺术中的重要特征,在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文豪的作品中,关于人物角色内心世界波动的描摹可以说不胜枚举。

这一特征在日本的电影作品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以是枝裕和、山田洋次等日本电影大师为代表的“生活流”堪称杰出代表。

矢口史靖在《生存家族》中可以说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突破,他将家庭故事与科幻理念相结合。

虽然电影对作为故事前提的“大停电”事件始终处于含糊不清的描述之中,直到电影结尾才给出了一个受太阳黑子影响的蹩脚解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细致的锤敲下,一家四口人在危机之后的故事讲的十分出彩。

电影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开场,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渐渐丧失了亲情的中产阶级家庭,家庭成员充满了无法沟通和理解的疏离冷漠。

但在面临外在危机过程中,一家人即便存在分歧和矛盾,也始终没有相互放弃,逐渐找回了家庭关系中缺失的那部分亲情纽带。

每个人都在旅行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学会了担当、理解与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每个家庭成员对各自的意义所在。

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是只要一家人的心始终在一起,那么即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勇敢面对。

当日本年轻一代渐渐在都市生活和现代科技之中迷失自我,当冷漠和刻板逐渐取代真诚和温暖成为人际关系的主导的时候,《生存家族》这样一部影片的拍摄和制作无疑具有极其特别的含义和意味。

孤寡老人与亲情纽带

除了故事主线中,对一家四口的变化描摹,电影中还通过情节描摹表达了对孤寡老人群体的关注。

比如电影开篇独居东京的老人,在断电断水之后,由于无依无靠,最后不幸逝世后才换来了儿女们姗姗来迟的陪伴。

再比如铃木一家在逃亡旅程中与乡下老爷爷的意外结缘。

这个一出场就让铃木一家帮他捉猪,外表看上去刻板古怪的老头,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孤独与无奈。

常年独居的老人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和孙子充满了思念,但是亲情的疏离却使得他不能如愿以偿的盼到儿子一家归来。

因此当他第一眼看到狼狈不堪的铃木一家时,就自然而然的回忆起往昔儿孙满堂的幸福。在与铃木一家的相处之中,他逐渐解开了自己的心结,也从初见时候的古怪刻板变得充满温情。

最后当铃木一家不得不辞行远去的时候,老爷爷的内心是不舍的,这一点从他豁达地为铃木一家收拾行李,补充食物就可以看出。

老爷爷所映射的不正是那些长期与儿女分居,渴望亲情温暖的孤寡老人吗?

这些老人之中,有些幸运的可以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盼到儿女归来,不过很快又将面临着分别。而有些不幸运的老人,长年都无法见到自己在外闯荡的子女。

8小时前

20

彪要幸福 2星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评论

《生存家族》是一部科幻喜剧,尽管有着如此极端的脚本设定,但走的并不是诸如《后天》等灾难片的大片路子,而是传统喜剧的搞笑加点温情的调性。

当社会分工发展到极致,人们的社会属性也被放大到极致,往往忽略了自然人的本性,慢慢迷失,正如影片中的一家在逃难图中的回归自然,才渐渐找到失去的自我。大多数人在社会属性的渐渐吞噬下已经变成社会进程中的一枚齿轮,被无形的手所掌控,而自身的个人意志与天赋平庸到无法抗衡这种力量,继而随波逐流,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罗素也曾说过:“须知人生的参差百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矢口史靖拍摄《生存家庭》这个主题真的特别好,习惯了被现代文明包围着便利生活的我们太需要一个契机去反思当一切电气设备停止运转后应该如何继续生存下去了。片子拍得中规中矩,没有选择恐慌的厮杀路线而是将焦点放在现代家庭并不真正紧密相系的亲缘关系上,在求生过程中慢慢找回彼此情感上的羁绊。

6小时前

30

你給的忽略 2星

共回答了240个问题 评论

日本影片,印象里除了动漫,好像就再没有接触过其他的题材,说起日本,第一印象永远是宫崎骏,直到我前段时间偶然间看了一部电影《生存家族》之后,便开始疯狂的迷恋上了小清新的日本电影。恶补了《小森林》《比海更深》《街角洋果子店》《海街日记》等等,都将日本电影的温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说回到这次矢口史靖导演的《生存家族》,这部无特效、低成本、豆瓣评分8.1的电影,看似平淡,实则深刻,科幻中夹杂着现实,两个小时的片子,节奏有的放矢,情感的描述起伏也恰到好处。与其说这是一部影片,不如说这是一则警示:当有一天全世界停电停水停产,电气社会所带来的所有便利消失,人们被迫重回农耕文明的时候,一切高于生存需求的物质都将失去它的意义,而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是否应该学会在脱离电气文明后,依然能够生存?

这也许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人们过分的依赖科技的便利性,从而丧失了本身所应该具备的生存技能,影片在细节的处理上尤其细腻,父亲在电气社会里如鱼得水,电气文明丧失前期,表现出来的极度自信,跟后期所表现出来的愚笨跟恐慌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恰恰相反的是一直以来充当家庭主妇的母亲,在断水断电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也跟父亲和一对儿女形成对比。透过影片影射了很多现代人的通病,一个是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绝对话语权,一个是小孩子在社交中过分依赖电子产品,还有一个是留守的独居老人。

这部影片里面很多场景能引起共鸣,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片段:

一个是去鹿儿岛途中偶遇的一家四口,他们的生活丝毫不受电力丧失的影响,把别人口中的“逃亡”当做一次远途旅行来享受,跟落魄的主人公一家四口形成反差。

一个是一家四口在独居的老人家中帮忙赶猪,在一家四口决定离开后,老人家帮忙准备行李跟粮食,站在路口傲娇的挽留,送别时的落寞跟孤独。

还有一个去往外公家途中,过河时下暴雨父亲被水冲走。其实影片到这里,所有人都已经有所改变了,父亲在过河的时候能自主造船,儿子变得有担当,女儿开始不再抱怨,学会面对,而母亲一直是整个影片扣住亲情的一条主线。

在以为父亲遇难后,途中因为善意被恶狗追赶,到被救上开往鹿儿岛的火车,到跟父亲重逢,情节在跌宕起伏中将人物感情层层递进,电气时代下缺乏沟通日渐疏远的亲情,在风雨同舟、生死交错的逃亡里不断的得到修复,从而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明白,那个你曾经忽略了的亲人,其实是暴风雨里唯一可以紧紧抱住你的人。

人生,也许得到的跟失去的不一定成正比,但你拥有一些东西的同时,必然会失去相对应的。你拥有手机,拥有网络,拥有一分钟尽知天下事的便捷,拥有一个看似庞大的朋友圈,而你失去的,是躲藏在这些电子产品跟网络背后的温情,是那个需要你亲手触摸的有温度的世界。

抛开手机,想想看,我们有多久没有抬头见过星空,多久没跟家人吃过饭聊过天,多久没跟朋友踏踏实实的拥抱过,畅谈过。也许我们不会经历这种大灾大难,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面临这样的大奔溃,但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经历才懂得。影片最后,通电后普通的一天,收到了当年逃亡时一张灰头土脸的照片,而此时,阳光灿烂,你我安好。

也许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是教会我们,在AI时代,返璞归真,找到生活的本源:亲人,食物,空气,水,和,爱。

3小时前

44

被爱包围 4星

共回答了488个问题 评论

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的事

《生存家族》中的一家四口,像大多数的普通家庭一样。

父亲大男子主义,回家除了吃饭碎觉看电视之外啥都不干。

母亲全职主妇,负责全家人衣食起居,遇事没有主见。

女儿叛逆,对家人不耐烦,整天手机不离身。

儿子内向,与家人没有太多沟通交流。

一家人表面和谐,但在停电之后,每个人的缺点都暴露无遗,于是逃难过程也是一家人重拾亲情的过程。

父亲放下自尊,为了给女儿一口吃不惜下跪求人;母亲变的果断,在父亲“遇难”之后带着儿女重新上路;儿子和女儿都敞开心扉,与家人真正的交心,明白父母的艰辛。

《生存家族》制造了一个停电的灾难,本质上是要人们明白家人的重要性。

现代文明让同居一室的家人都彼此陌生,父亲被电视吸引,母亲被电饭煲拖住,儿子被耳机隔绝,女儿被手机迷住。

而当这些东西都不起作用之后,一家人才真正开始坦诚面对彼此。

困难也好、心结也好、厌恶也好,在真正的灾难面前,没有比一家人能同心协力更加幸运的事了。

因此,《生存家族》与其说是批判,不如说是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享受与家人亲密相处的时光。

矢口史靖娓娓道来,一个四口之家的公路冒险,让人看到亲情、看到反思,看到了人类文明的短处,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讲故事能力。

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合家欢电影。矢口史靖自己也说过,《生存家族》是“也有合家欢属性的电影啊。”

影片笑中带泪,又发人深省,建议全家人一起看,看完请记得握住她/他的手(就像片中经历过风餐雨宿后在农舍里最终睡上棉被的两夫妻,偷偷握在一起的手),或是给他/她一个拥抱。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你们放下手中的手机,去抬头看看满天的星星。

21小时前

27

竾汻莪妸姒 1星

共回答了1个问题 评论

我对《生存家族》的评价是:真的感触好深啊,跟我们的生活太贴近了,忍不住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电影描述的是一个家庭,爸妈儿女四人。在变故发生前,爸爸作为一名职员,承担着赚钱养家的责任,每日上班下班,回家享受妈妈的伺候,对于工作小心翼翼,对于家人缺少耐心;妈妈是全职太太,每天小心洗衣做饭做清洁,承担着保姆的角色。女儿和儿子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女儿每天都忙着玩手机聊天化妆打扮,儿子每天带着耳机,对外面的世界置之不理,心里有着青春期的冲动,有一个暗恋的女孩子。妈妈是鹿儿岛乡下来的,外公定期会从家乡寄来自己钓的鱼和一些土特产,但是全家每次收到外公的心意都如临大敌,充满了不屑和反感,丝毫体谅不到老人的一片心意。

直到某天,所有与电有关的东西都停止了运转,人们的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从最初依赖电的手机享受的失去到没有电引起的一系列反应,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下去。一家人决定骑着自行车离开城市,去到有电的地方。一家人在骑行的过程中,慢慢消失了隔阂抱怨和指责,紧密团结在一起,与饥饿困苦抗风暴雨甚至是财狼做斗争,经历了绝望和痛苦,也收获了友谊和帮助。全家人的感情也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最后终于到了鹿儿岛,和外公在一起度过了没有电,一切都依赖自己的自给自足的两年,体验到了亲情的重要。

这部电影最初的情景与我们的生活太相近了,我们的生活都依靠着现代化的工具,都忘记了最初的生活方式,一旦失去现在的一切,如果不依赖尚存的父母,我们一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不说别的,光是手机就已经占据了我们所有的生活,每天至少有大半的时间依赖着手机,现在的孩子甚至吃饭都要拿着手机。基本的生存技能是不可能有的,如果面临如果变故,该如何去应对?不敢想象,也不能去想象。好想念80年代的日子,那个时候连电视都没有,但是我们是快乐的,用着我们自己的方式快乐着。那个年代,夜不闭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顺应着自然法则,只是当有一天需要回去的时候,我们还能生存下去么?

不能去改变别人,努力想办法改变自己吧!首先要从手机的依赖做起,多看书、多学习、多锻炼,把时间都用在有用的地方吧!不要去浪费人生剩余的时光了。

16小时前

1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