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四大才子

轻易释怀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蘇雅雯 4星

共回答了469个问题采纳率:91.8% 评论

宋之后成都有名的文人学士辈出,宋朝当时君臣亦认为“蜀中多文士”。

宋之后成都蒲江理学大家魏了翁、宫廷画家一门五黄、华阳三范等,难以胜举。

在诸多成都历史名人中,其中有三位比较容易熟悉的,接地气的学者,第一位是郫县(现为郫都区)人张俞。

张俞,生卒年不详。听他的名字比较陌生,若单说出他的一首诗,几乎妇孺皆知,那就是五绝《蚕妇》诗: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该诗可谓名垂千古。

张俞一生只短期在官场呆过,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生活。

仁宗宝元初(1039年),曾上书朝廷论边防事。因人推荐,经试录用为秘书省校书郎,这个都不能叫官,只能是办事员。

但他把官职让给父亲,自己却在家隐居。益州长官文彦博特别优待他,出资买得青城山杜光庭故居安置,他因此号称“白云先生”。

第二个是范镇。

这个就是史学界称为“三范修史”的华阳人范镇。

华阳原属成都双流所辖的镇,现为天府新区。所谓“三范修史”必要简单解说一下。

宋代成都“三范修史”被史学界传为史坛千古佳话。

范氏是成都华阳全国有名的学术家族,仅史学方面就涌现出了范镇、范祖禹、范冲、范仲熊、范荪和范子长共五代六位史学家,撰史著二十三部。

“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三代人。

范镇,是二十四史之一《新唐书》编修的主要成员,还参加了《仁宗实录》、《类编》等书的纂修。

范祖禹是范镇侄孙,纂修《神宗实录》、《唐鉴》,并担任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的主要助手。

范冲是范祖禹长子,曾主持重修宋神宗、宋哲宗两朝实录。

范氏一门三代皆参与一代史学名著的修撰,名垂后世。

他们修的都是正史,工作岗位都是在宫廷中。

范镇以一首《长啸却胡骑赋》而闻名天下。

赋较长不引全文只看破题几句:

制动者以静,

善胜者不争。

伊刘氏之长啸,

却胡骑之乱兵。

他晚年出使辽国,该国人士竞相议论“此乃长啸公也”。

第三个是宇文虚中。

宇文虚中(1079年—1146年),初名黄中,宋徽宗为其改名为虚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

他是宋朝爱国大臣、著名诗人。今成都双流人。

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南宋时出使金国被扣,被迫在金国做官。

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并被尊为“国师”,后因图谋南奔归国而被杀。

他虽在金做高官,但始终念念不忘故土,在金期间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其《中秋觅酒》诗最为有名,为文学史上的乡愁名诗。

全诗是:

今夜家家月,

邻筵照绮楼。

哪知故馆客,

独抱故乡愁。

感激时难遇,

讴吟意未休。

应分千斛酒,

来洗百年忧。

最后一位是释惟凤。

被誉为“九僧”之一。其诗中似有音乐和画面。

其诗有:

径僻稀来客,

庭荒半长莎

濑泉流落叶,

定石集鸣蛩

棋窗寒日短,

琴幌夜灯幽。

诗中除音乐和画面交融外,尚蕴含冷峻、清幽和内含挺拔的骨力。

在灿若群星的蜀中文士中,仅选上面四位浅谈,是感觉他们离我们更近,名气之大者如魏了翁,其学问如江河,我等蒙昧之辈只可远观而已。

3小时前

13

艳羡旁人 3星

共回答了366个问题 评论

川大中文系“四大才子”,流传甚广,有多种版本。向毛迅求证,正版是:易丹、毛迅、张放、周裕锴。但周裕锴自己不认同,说他长处是学术,不愿入才子之林。于是又有段炼或尹鸿等版本。以上诸子,皆七七届中文本科生。“四大才子”,既非学生评教或教师评学的结果,也非期末考试成绩排名或保研综合排名,而是七七届系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凭自己感觉,随意推举出来的。

曾见今日后生网上争论不休, 扬此抑彼,或抑此扬彼,殊觉无谓。

甚至有同学把我也计入所谓“才子”,半百老翁而曰“才子”,如同电视上某些节目嘉宾,徐娘已老,满脸皱纹,还娇娇滴滴二八佳人似的,一口一个“咱们女生”或“咱们女孩”,令人浑身鸡皮疙瘩。

1小时前

3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