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人工孵化教程

笑著說忘記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唯爱范 1星

共回答了131个问题采纳率:94.8% 评论

1 .人工孵化 鳝卵的相对密度大于水,在自然繁殖的情况下,鳝卵靠亲鳝吐出的泡沫浮于水中孵化出苗;人工孵化时,无法得到这种漂浮鳝卵的泡沫,鳝卵会沉入水底。因此,人工孵化时,可根据产卵数量选用玻璃、瓷盆、水族箱、小型网箱及孵化桶等孵化。

( 1 )静水孵化 水位控制在 10 一 15 厘米。一般人工授精率较低,未受精卵崩解后,易恶化水质,应及时清除。因是封闭型容器,要注意经常换水,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换水时水温差不要超过 3 ℃ (每次换水 1 /2一 1 / 3 ,每天换水 2 一 3 次) , 胚胎发育过程中,越到后期,耗氧量越大,需增加换水次数(每天换水 4 一 6 次)。受精卵在静水孵化,管理得当,均能孵出鳝苗。

( 2 )滴水孵化 是在静水孵化的基础上,不断滴入新水,增加溶氧,改善水质。具体做法是:提前一天在消毒洗净的器皿底部均匀铺上一层经清水洗淘、阳光暴晒的细沙;从水龙头接出小皮管,用活动夹夹住皮管出水口,以控制水流滴度,将受精卵转移至铺有细沙的器皿中;打开水龙头,调节活动夹至适宜水滴速度。滴水速度视孵化鳝卵多少而定,若用脸瓷盆,一般为 30 一 40 滴/分钟,至第四天后调至 50 一 60 滴/分钟。总之,视水温情况调控滴水。孵化的器皿最好有溢水口,要经常倾掉部分脏水。

( 3 )流水孵化 于木框架中铺平筛网,浮于水面上。把鳝卵放入清水中漂洗干净。拣出杂质 、污物。以筛网上均匀附有薄薄一层卵块为宜,筛网浮于水泥池中的水面上,即可孵化。将鳝卵的 1/3表面露出水面。并保持微流水,水泥池一边进水,一边溢水。

若是鳝产卵较多,可用孵化桶流水孵化。孵化桶是一种专用孵化鱼苗的工具,下面底部进水,上面有网罩过滤出水,靠水的冲力把鳝卵浮在水中,水的冲力不能太大。

在孵化期间要注意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及时拣出死卵,冲洗掉碎卵膜等。技术得当,水温在 28 一 30 ℃ ,经过 4 一 5 天即可出苗;水温在 23 一 28 ℃ ,需 6 一 8 天出苗;水温在 20 ℃ 左右时,需要 10 天左右出苗(表 1 一 11 )。

基底铺的细沙可防水霉病,还可帮助胚体快速出膜。因为正常的胚体在出膜前不停转动,活动剧烈,与细沙产生摩擦而加速卵膜破裂,使之早出膜。

出膜的幼苗放入大瓷盆、水族箱及小水泥池中饲养,水深 10 一 30 厘米,每天换水 1 / 3 ,至卵黄囊吸收完毕,投喂煮熟的蛋黄粒或小型浮游动物,开口吃食数日后,即可放入幼苗培育池中。

22小时前

16

公主在流泪 3星

共回答了39个问题 评论

黄鳝(Monopterusalbus)是我国近年养殖发展十分迅速的特色淡水鱼类之一,其养殖已遍布全国,靠自然捕获的苗种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黄鳝苗种供应问题严重限制着黄鳝大规模养殖生产的发展。2018 年开始引进良种黄鳝进行选育,并着重在人工繁殖条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养殖试验。经过近 3 年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人工繁育技术和经验。现将黄鳝人工孵化过程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孵化设施

1.1 孵化池

孵化池为中央排水的圆形或多边形池,集受精卵孵化和仔苗培育为一体,池深 25~40 cm,池内用间隔板将池分为多个小池,小池面积 0.05~0.08 m 2 。两侧隔板高 15 cm,靠中心的隔板高 3 cm(此隔板可移动,移开后鱼苗排泄的粪便能够流向排水口)。

池中央排水孔直径 5 cm,用水管长短来控制水位高低。池内中央区域设有面积 100~150 cm 2 的集苗池,孵化、培育时盖上盖,关闭开关;收苗时打开盖子和开关。环绕孵化池安装进水管和具有控制水量功能的喷头给每个小池供水,喷头安装高度距池底3 cm。环绕池内沿还安装有气管,给每个小池增氧,气管安装高度距池底 10~12 cm。

1.2 蓄水池

按照繁育 1 万尾苗每天需要 1.5 m 3 水的标准建设蓄水池;对于年繁育能力>300 万尾的繁育场,高峰期育苗量一般为 100 万尾,每天需要150 m 3 水,半天开机过滤,可过滤水 120 m 3 ,则蓄水池水体应>30 m 3 ,考虑蓄水量 1.5 倍,蓄水池水体定为 45 m 3 。

1.3 过滤池

要求建设二级过滤池,第一级过滤用 60 目粗砂(粗砂厚度 30 cm),第二级过滤用 120 目石英砂(石英砂厚度 80~100 cm),按每小时过滤水 10 m 3以上计算设计建设,以确保供水量。

1.4 沉淀池

根据育苗场用水量来确定沉淀池大小,占面积10%左右即可。

1.5 隐蔽物

采用易清洗、无毒无味、比水稍重、不易变成细丝、耐用的浅绿色塑料带制作人工水草作为隐蔽物,塑料带每片宽 0.5 cm 左右,每把隐蔽物直径1.5~2 cm、长 15~20 cm。

1.6 砂砾

采用粒径 4.5 mm 左右的砂砾作为鳝苗生活辅助介质,在小池底铺设(即靠池边铺设),占小池面积 2/3,厚 1 cm。

2 水源、水质要求

2.1 水源

水源无污染,孵化使用时,水需经过过滤处理,然后从蓄水池引入。

2.2 水质要求

水温25~28 ℃,pH值5.5~6.5,ρ (溶解氧)>3.5 mg/L,ρ(氨氮)<0.5 mg/L,ρ(亚硝酸盐)<0.05 mg/L。

3 孵化前准备

3.1 孵化设施调试

检查孵化设施是否完备,检查设施工作性能是否良好,校对进水喷头方向,并按孵化池水深 3~8 cm来调试池水流向中央的流速。

3.2 孵化设施消毒

用 5%食盐水浸泡孵化池系统 3~5 d,浸泡孵化隐蔽物 1~2 d,消毒杀菌;孵化池系统消毒后排出消毒水,隐蔽物消毒后晒干备用。

3.3 水质调控

对产卵池、蓄水池的水质进行分析,尽量调节水温、pH 值与产卵池一致。

4 收卵

4.1 准备工具

准备收卵塑料盆、捞网、遮阴网等收卵工具。

4.2 核对产卵巢穴

每天检查黄鳝产卵情况,发现黄鳝巢穴中有泡沫则在黄鳝巢穴旁边设置产卵标志;收卵时,查看卵的发育情况,核对应收卵的产卵巢穴。

4.3 鱼卵收集

先用盆装水 5~10 cm,然后移开产卵巢穴掩盖物,轻轻拨开产卵巢穴周边的泥土或杂物,保持巢穴泡沫不散,再用捞网捕捞受精卵放入盆中,每盆装1 000~3 000 粒卵,每次每盆采卵时间最好≤30 min。

4.4 产卵巢穴修复

收完卵后,重新构筑好产卵巢穴,盖好掩盖物,收回产卵标志。

4.5 清除杂质

鱼卵收集至孵化车间后,先用孵化池的水调节水质平衡(收卵盆水温与孵化池水温相差≤2 ℃),然后通过流水的方法清除泥沙、杂物,再用 0.5%盐水消毒,最后把干净的卵放入孵化池。

5 鱼卵孵化

5.1 放卵量

每个孵化小池放鱼卵 500~1 000 粒。

5.2 计数

黄鳝卵呈圆形,卵径 3.5 mm 左右,吸水后约4.5 mm。未受精的卵为白色,受精卵为橙黄色或浅黄色,孵化前应计算好受精卵数量,以便孵化管理。计数采用湿容量法,计数时将卵集中于一处,用制作好的计量器(捞勺)轻轻捞起卵,计数后倒入孵化小池中,最后统计捞勺总数。每次随机抽取 2~5 捞勺核算每捞勺中受精卵数量,即可统计出受精卵总量。

5.3 孵化水流速和深度的调控

孵化池水流速以水动卵不动为准,一般在2~5cm/s范围内调控,孵化第 1—4 天流速稍快,孵化第 5—9天调慢流速。第 1—9 天水深 3 cm,第 10天后水深

5 cm。

5.4 坏卵、卵膜清除

每隔 2 h 检查 1 次孵化情况,把漂流出孵化小池的鳝苗移回小池。清除孵化池中坏卵和鳝苗破膜留下的卵膜,防止池中有机质污染水体。

5.5 隐蔽物放置

待 20%鳝苗破膜时吊挂隐蔽物,让幼苗躲藏。隐蔽物放置在孵化小池的两侧,避免水的直喷。

5.6 孵化水质监管

每天上午、下午检测 1 次水质情况。进水时,蓄水池与孵化池的水温相差≤2 ℃,pH 值相差<0.2;当池水中 ρ(氨氮)>0.5 mg/L 或 ρ(亚硝酸盐)>0.03 mg/L,加大进排水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

6 卵黄苗管养

6.1 流水调控

受精卵孵化 5 d 左右破膜出苗,鳝苗破膜后,体长为 1.5~2.0 cm,一般 3~5 d 卵黄消失,此时控制出水量,减缓流速,避免卵黄苗逆水游动过度消耗体力。

6.2 温度调控

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检测 1 次水温、气温情况,当育苗池水温和环境气温相差>3 ℃时,采取给小池吹暖气或冷气的办法,升高育苗环境气温或降低育苗环境气温,使温度平衡。

6.3 光线调控

鳝苗破膜后,对育苗环境适当遮光,降低育苗池亮度,避免卵黄苗对光线产生应激反应。

6.4 清洗

清除死苗和池底附着的有机质,清洗砂砾、隐蔽物,确保水质良好、稳定。

7 黑仔苗开口培育

7.1 饵料投喂管理

(1)饵料。主要为红线虫。投喂的红线虫应暂养24 h 以上;投喂前,用 40 目筛绢网压虫,取钻过筛绢网孔的活虫,放入桶内用碘制剂充气消毒 15 min后,用筛网将消毒水滤净后投喂。

(2)投喂时间。卵黄消失 2 d 后开始投喂红线虫,08:00—09:00、16:00—17:00 时间段投喂,日投 2 次。

(3)投喂点。多点投喂,在隐蔽物四周投喂 3~5个点。

(4)投喂量。以投喂 10 min 内吃完为准。

21小时前

4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