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得正坐得端 何须屈尊畏谗言出处

闲愁俱赴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断忆往昔 3星

共回答了372个问题采纳率:98.8% 评论

出目《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话,用三字句改编而成,正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共四个部分,进行了具体、通俗的闸释;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

清朝时,《弟子规》被朝廷高度重视,将其定为幼学必读教材,并将其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

15小时前

15

撅卜放妻 2星

共回答了79个问题 评论

答:出自《弟子规》

这两句话句话是告诉我们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礼仪,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生命是一场无法预知的旅行,走过崎岖的山路,才能体会到脚下的踏实;迎风而上,才有搏击巨浪的魄力。学会欣赏风景,从风景里找到温暖。淡然面对人生,生命自会还你最初的美好。感恩生活,敬畏生命,做个微笑的向日葵,不管世界如何转动,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从不低头,向着暖阳。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人的地方,就有一部分人搬弄是非,人类最古老、最简单、没有实质犯罪行为,却在某些环境极具杀伤力。

人言可畏,“世道难於剑,谗言巧似笙。”又有禅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言语如斧,很容易把人斫伤。从不曾被流言蜚语所伤的这世上应该几乎没有吧。

你做事情积极主动,别人会说你使性逞能;你长得美丽动人,有可能被人定义成狐媚精……同样的道理,年轻有可能是幼稚,成熟则是世故的另一个身份证…… 所以,不被人议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将如何自处?如何做好被人泼冷水甚至泼污水的准备?

调整心态,超然洒脱。

如果自己不给自己烦恼,别人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所以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自己的心情。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坦然地面对流言蜚语,学会放下因缘不具足的执着,学会对自己说顺其自然,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让阳光洒满心田,驱走贪执,驱走不安,驱走胡思乱想,驱走所有不快乐的理由。

当你可以直面自己身体里与生俱来的笨拙与孤独,你便能够彻底谅解过去的自己。大多数人都像我们这样活着,虽不聪明,但诚恳;虽会犯错,但坦然。

调整情绪,平和豁达。

很多人面对流言蜚语的时候,就会很多烦躁、不安、抱怨,结果因为把握不好情绪,往往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变得更难。当我们听到言过是非,一定要先控制好情绪,让自己能够冷静思考。并且你越往好的方面想,心就越开,越往坏的方面想,心就越窄!

锅没有痛苦的煎熬,哪有沸腾的生活?能容忍多少事,心有越豁达,生活就越卓越。韩信能忍“胯下辱”,我们岂能被谗言所折服?

善待自己,善容万象。

美好如阳光,心里布满阴霾,阳光就走不进来;心存美好,判断人事的标准就会偏向美好。太阳之所以温暖,在于内心永恒的热情,追求美好生活,先美化自己的心灵,要善待自己,敬畏自己的内心。

为人处世,能容则易。包容是一种境界,源自人心的善良、仁爱与慈悲;包容是一种谦虚,个性不同,见解各异,凡事见仁见智,包容者能博采众长,从善如流;包容是宽恕待人,允许别人有过失;是以德感人,是善的力量,拉近于人人之间的距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尊人者人尊,容人者人容。

如果用佛语而言:人,空手而来,空手而回。万物皆空,唯因果不空,种善言、执善念、为善行而得善果。对于那些谗言蜚语,不闻、不问、不听、不想,自烟消云散。修炼一颗平常心、感恩心,我们自己行的正而坐得端,何须屈尊畏谗言?

13小时前

3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