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制盐水平

繏擇了袮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未未未知 2星

共回答了65个问题采纳率:94.8% 评论

继去年12月黄骅市海丰镇煮盐遗址发现一口盐井后,经过省文物研究所与黄骅市博物馆的连续抢救性发掘,日前黄骅市再次发现两口盐井。现场发现的卤水沟、摊场、淋卤坑、盐灶等大量遗迹,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唐代煮盐流程,再现了千年前的手工制盐技艺。这些为研究我国古代制盐工艺及盐业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了解当时经济社会状况也有重要意义。

新发现的两口盐井位于黄骅大左庄遗址东北部,井口直径约2.5米,井壁由条形砖砌成,砖面已被草木灰染成了黑色。井口处发现大量草木灰和红黏土堆积物,井底发现部分残木架、苇织物等。据考古人员介绍,这些古井均为唐代遗迹,建造年代可能稍有先后,但是紧密关联。盐井于近海地下卤水丰富处建成,目的在于汲取地下卤水,为煮盐作坊提供必需的生产原料。多处大口径盐井的发现,表明唐代的制盐规模和产量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据专家介绍,该遗址的发现印证了古代文献记载的“淋煎法”传统制盐工艺,这次大左庄发现的唐代煮盐遗址反映的工艺更为先进,盐井变得大而深,摊场做得坚硬平整,煮盐用的盐盘是省时省工,且可以回收利用的金属盘。这表明,唐代的煮盐工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2小时前

48

私念某人 2星

共回答了210个问题 评论

唐朝食盐制造能力并不差,小说中描述并不真实,工艺已经很好

在如今的小说唐砖中很多人看到唐朝的一些食盐的制备工艺好像很差,很多人都感觉很意外,完全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的老百姓还没有办法能够吃食盐。在之后主人公在其中可以制作食盐,竟然对于唐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唐朝的获胜也有了帮助作用,那么当时的工艺真的就是如此吗。

其实根据历史的记载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工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了,当时对盐的口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对于当时来说技术性的革命还是比较大的,当时的生产模式已经越来越专业化了,而且食盐的精细程度也很高了。在当时有一种制作方法就是使用五步来完成,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让最终的效率也开始变得更高了。

首先就是将一些含有盐分很高的海水给蒸发,一般情况下会使用到太阳还有自然的蒸发等等,之后就是对食盐中的一些结清来进行除杂,去除其中的一些杂质,然后对其进行提纯,就是让食盐的品质更高一点,这样的方法也确实很好。

而且对于最终的洁净还有处理,可以说还是很好的,当时的食盐虽然颗粒稍微大一点,但是颜色还是比较纯正的,口感上面也没有了苦涩的味道,当时还进入了文化遗产的,当时也有详细的记载,当时的食盐也并没有电视剧中的那么苦涩。

其实对于很多的百姓来说吃盐确实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在食盐的工业化的过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就有这样的问题,有的时候一些盐都是要给一些劳动力吃的,妇女吃的盐就很少。

当然唐朝的时候可能没有现在这样可以随意的购买食盐,但是当时还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当时对于食盐的制作并没有任何的垄断,这样有很多的商业机构都可以制作还有贩卖,所以说大家都可以购买,也是比较方便的。

而且有相应的记载显示当时的食盐价格也表示很高,人们都可以轻松的购买到,还是很轻松的事情的,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购买食盐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相信这也是当时能够强大起来的一个原因,对于当时的这个朝代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影响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唐朝当时的强盛就是因为商业发达。

1小时前

4

水果沙拉 1星

共回答了129个问题 评论

唐代的食盐主要包括海盐、井盐和池盐三种。

其中,海盐产地主要是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煮海为盐;井盐主要来自蜀中四川盆地,产量较少;池盐分布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一带,也就是唐代的河东道、关内道、陇右道三块区域。

《新唐书》中记载有池盐十八处,现代专家统计有二十余处。其中西北、西域池盐主要是自用,山西蒲州池盐产量最大,主要供应京城。山西池盐被称为“两池”,也就是河东盐池。(“解盐hài yán”说的就是河东盐池,但此称呼是宋代才开始有的)

22小时前

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