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乖咾嘙靜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他娘的 4星

共回答了429个问题采纳率:95.8% 评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通过立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的学习。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同学来说,成就动机训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它与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该从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入手。方法包括:(1)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这些良好的习惯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的数学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初始环境。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小学的孩子就不容易表现出消极行为,不容易产生无力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训练学生的步骤如下:(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发展经历了有趣、乐趣和志趣的逐步深化过程。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具体参见本模块第九章第三节“学生的兴趣与教育”。一般说来,学生容易对下列情况发生兴趣:(1)对过去经历过并获得成功结果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2)对抱有成功希望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3)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4)对新颖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有的学生对学习持冷漠态度,甚至有厌学情绪。但他们很多在体育运动、课外兴趣小组、文娱表演等活动中具有相当高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把这些积极因素与学习联系起来,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15小时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