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古文的说法

唯一的宠爱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友情客串 1星

共回答了165个问题采纳率:99.8% 评论

关于道路古文的说法?这个问题

古文中道路有,“阡”、“陌”、“径”、“途”、“蹊”、“衢”、“街”、“巷”。

补充:农田地里的小道和灌溉渠道,纵者(南北方向)称“阡”,横者(东西方向)称“陌”。在城镇村庄里面路宽称为“街”,路窄称为“巷”,“大街小巷”就是说的这个。

古代把道路也有叫做“马路”、“驰道”、“真道”、“驿道”、“大道”等说法。

18小时前

5

南山北海 4星

共回答了444个问题 评论

在先秦,主要道路被称为康衢。康衢原指四通八达的主干道,比如《列子·仲尼》中说:“尧,乃微服游于康衢。”后来引申为地位显要,再后来被用于称颂盛世,其中道路的本义反倒很少使用了。

我们平常所说的路、道、途也都有特定含义。路:3辆马车能够并行的地方才能被称为路。道:两辆马车可以顺利通行的地方被称为道。途:一辆马车能顺利经过的地方就叫作途。

除了上面这些,其他还有:畛(音枕),古代对仅仅牛车能行的路的叫法,后来变为称呼田间小路的词,如畛陌等;而那些车过不了,仅仅是牛马能过的路则被称为“径”,到现在也基本是这个意思。

上面所说的基本都是先秦时期对各种道路的称呼,在后世的使用中远没有这么严格。

秦始皇时期,要求“车同轨”,兴路政,修建了著名的驰道。驰道可算是中国最早的“国道”,有统一的标准要求:通常宽50步(60米到70米),路基高出两旁地面以便排水,路面夯实。路中间为皇帝专用道,两边旁道供一般人使用。驰道每隔十里为一亭,亭长负责该段的治安。

秦时候还有栈道,又称阁道或复道。它是在高山绝壁之间“凿孔架木”而成的道路。当时有4条著名的栈道,其中褒斜道长约250千米,路面宽3米到5米,可容车马并行。

唐时号称筑路5万里,称驿道。沿途有驿站,既是陆路交通的主要通道,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用于情报传递、物资转运等。

元朝把路叫作“大道”,而直到清朝才开始称作“大路”“小路”等。清末,出现可通行汽车的路,被称为“汽车路”,又叫“公路”,此叫法沿用至今。

马路这个称呼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是说元朝时,元大都的主干道,要求能够并行20匹马,其他城市要求并行10匹马,所以后世称路为马路;其二是近代修路普遍采用英国人马卡丹的筑路方法,所以简称马路;其三是上海开埠初期,洋人们在外滩修路赛马,所以被称为马路。

16小时前

2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