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最早提倡儒学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谁

如果被允许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十夢九有你 2星

共回答了66个问题采纳率:96.8% 评论

摘抄一节分享给你。

宋初文人多数是从五代十国入送的,其中如李昉、陶谷原是后周的词臣,徐铉、刁衎原是南唐的词臣。他们入宋以后的散文仍多为骈体,风格浮艳,与五代时如出一辙。稍后虽有柳开、梁周翰等人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未能取得相应的创作实绩。宋初在散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是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出身贫寒,入仕后多次遭贬谪。这使他的人生态度与文学思想都迥异于那些馆阁词臣。首先,王禹偁信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他把自己的文集题作《小畜集》,就是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其次,王禹偁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曾说:“咸通以来,诗文不竞。革弊复古,宜其有闻。”他的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例如《黄周新建小竹楼》中写景的一节: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瑟,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然,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骈散结合,既有古文的疏朗流畅,也不废骈体文字对称、音调铿锵的优点。此节中对闲情逸趣的赞美和末段对贬谪生涯的感慨前后照应,更增强了全文的抒情意味,堪称欧、苏散文的先导、此外,王禹偁的议论文如《待漏院记》,叙事文如《唐河店妪传》等,都是优秀的古文篇章,继承了韩、柳的传统而文字较为平易,显示出一种新文风的端倪。


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947——1000)。柳开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杨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杨雄、韩愈之文也。”这种把道统和文统结合一谈的观点,对后来的古文家和理学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柳开还把古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并因此而反对文体华艳。他说:“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这种理论在宋初本应起到矫正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可是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而他所说的“道”又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加上柳开为人粗豪狂诞,文章又写得艰涩难读,所以尽管他大声呼疾,却应者寥寥,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的影响。


在柳开之后,穆修(979——1032)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当时西昆派的骈体已风行一时,穆修以刊刻韩、柳文集与之对抗,并亲自在东京大相国寺出售。姚铉(968——1020)则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虽然想赢他们的人仍然不多,但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其中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

18小时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