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诞生的背景

伱算个 2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余生梦 1星

共回答了183个问题采纳率:90.8% 评论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建立起法律意识。

该课程的诞生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缺乏导致社会混乱。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诞生旨在通过教育来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3小时前

31

纯情结恋 4星

共回答了445个问题 评论


(一)小学德育教材缘起

1.政治教育(解放前-“文革”结束) 文革期间,在内容上主要传递的是语录化、口号化的政治宏大叙事与高度个人崇拜的现代神话,在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系列的“ 运动”。

2.思想政治教育(80年代) 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从政治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德育的一个相对独立则组成部分,且地位不断上升,以应对改革开放之后,青少年世界观和人生观受到的冲击。

3.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80年代末-90年代初) 从德育定义的细微变化中,可以看到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地位在不断提高,德育的政治意味开始逐渐减弱。

4.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教育(95年以后)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独立内容,正式列入各级学校德育大纲,应对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11小时前

44

路口的迷惘 2星

共回答了203个问题 评论

《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全面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统筹规划各学段法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平等意识、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积极探索法育的规律与特点,以宪法教育和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将规则教育、习惯养成与法治实践相结合,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教育内容、教育重点和方法途径,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方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整合各部门和社会的法治教育资源,建立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调配合开展法治教育的机制,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格局。

8小时前

4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